【明慧學校】清嘉慶年間,福州人廖封任郡吏之職。當時,海盜朱渥向朝廷投降歸順,一本與朱渥有聯繫的百姓名冊落到了廖封手中,名冊上記錄了數百個百姓的名字。廖封心想:海盜已經投降,這些人就不必去深追究了。於是便將此名冊投入火中焚毀。後來,有其他官吏想按名冊來懲罰那些百姓,但名冊已經找不到了,不得已此事只有作罷。
廖封的五個兒子後來都科舉高中,最小的兒子廖鴻荃榜眼及第,官至尚書。廖封亨高壽八十餘歲,去世時異香滿室。
常州呂志恆太守曾在閩省當官,當時閩省海禁很嚴,為了斷絕海盜的供給,官府規定只要私自運谷粟出海都要被判死罪。漳、泉兩府的窮人大都以地瓜為主糧,其實海盜根本就不要地瓜,可百姓們如果運地瓜出海賣錢謀生,被發現也會被按運谷粟出海判同樣的罪,每年很多人因此被冤殺。
呂志恆於是寫了份文書呈送給上級官府,他在地瓜下面加了一個“餅”字,並說這屬於餅類不同於谷米糧食之類,請求能夠減輕判罪的等級。上級官府予以批准了,有很多人因此而保全了性命。
呂志恆原本五十多歲了還沒有子嗣,但不久他就接連有了兩個兒子。
廖封和呂志恆因為一念之善,並沒有刻意去追求福報,但上天歷歷在目,他們的善行使很多人受益了,這就是積了大德了,所以上天怎麼會不賜予他們福報呢?
相關文章
- 民間故事:城隍神助孝子 (2006年11月16日)
- 民間故事:善良積德 福報成仙 (2006年11月15日)
- 民間故事:寬厚謙虛 不炫己長 (2006年11月14日)
- 民間故事:侮神狂妄遭天譴 (2006年11月13日)
- 民間故事:有欠就有還 (2006年11月12日)
- 民間故事:行善救人 積德福報 (2006年11月11日)
- 民間故事:知足不辱 淡泊明志 (2006年11月10日)
- 民間故事:刑及無辜 罪孽深重 (2006年11月9日)
- 民間故事:憐憫救濟 清白持身 (2006年11月8日)
- 民間故事:拒色守正念 (2006年11月7日)
- 民間故事:施政不善 飽受天譴 (2006年11月6日)
- 民間故事:救人一命 金榜題名 (2006年11月5日)
- 民間故事:「荷花」的傳說 (2006年11月3日)
- 民間故事: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2006年11月1日)
- 民間故事:「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典故 (2006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