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典故

民間故事:亂世蔡文姬

文/整理/曉晨

【明慧學校】 蔡琰,字文姬,是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建安時期的女詩人。


文姬歸漢圖(章翠英繪)

文姬自幼博學多才,且善於言辭,並精通音樂。文姬六歲時,其父蔡邕夜間彈琴,弦斷,文姬立即分辨出是第二弦斷了,蔡邕認為她是偶然猜對了,便有故意弄斷另一琴弦,考問文姬,文姬答曰:「第四弦。」說得分毫不差。

文姬於十六歲那年,嫁於河東衛仲道,不久衛仲道去世,膝下無子,歸母家。時值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文姬被胡騎擄劫,被迫嫁給了南匈奴的首領左賢王,身陷南匈奴十二年,生了兩個孩子。

後來,因曹操與蔡邕相交甚厚,感念他沒有子嗣,便遣派使者前往南匈奴,以金璧贖文姬歸漢,再嫁同郡的董祀。董祀官居屯田都尉,非常喜歡文姬,並沒有輕視文姬的過去。

豈知嫁後不久,董祀因罪理當處死,文姬向曹操求情免去董祀的死罪。當時正值曹操賓客滿堂,許多名士,來自外地的官員坐了滿滿一屋子。曹操即向賓客們說:「今蔡伯的女兒在此,列位見見她吧!」文姬即蓬著頭走進來,磕頭請罪,言辭清辨,但十分悽楚,在場之人無不為之動容。

曹操聽完了她的申訴,說:「你說的情形的確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有什麼辦法呢?」

文姬說:「明公馬房裡的馬成千上萬,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樹林,只要您派出一個武士、一匹快馬,把文書追回,董祀就有救了。」

曹操隨即批了赦免令,派一名騎兵追上去,宣布免董祀的死罪。

曹操問文姬:「聽說夫人家有不少書籍文稿,現在還保存著嗎?」

蔡文姬感慨的說:「家父生前給我四千多卷書,但是經此戰亂,無一留存。不過我還能背出四百多篇。」

曹操就說:「我想派十個人到夫人家,讓他們把你背出來的文章記下,你看怎樣?」

文姬說:「我聽說男女之別,禮不親授,只要給我一些紙筆,我回家就把它們寫下來。」

後來,蔡文姬果然把她記住的幾百篇文章都默寫下來,送給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滿意。

蔡琰的文風清婉俊麗,所作詩文有若干流傳於後世。因其經歷了動亂悲慘的生活遭遇,使文姬寫出了飽含血淚的五言體《悲憤詩》、《胡笳十八拍》和七言騷體《悲憤詩》,流傳至今。其中五言體《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最有名。

《胡笳十八拍》是文姬歸漢時,一方面思念故土,一方面想到離開對自己恩愛的左賢王,和可愛的兩個孩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覺得柔腸寸斷,淚如雨下,在漢使的催促下,她在迷茫中登車而去,在車輪轉動的歸途中,十二年的日子,點點滴滴注入心頭,從而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