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沈心松先生是袁了凡(《了凡四訓》的作者)的姑丈。袁了凡曾說:他為人樂觀而且平易近人,從未談論他人的過失,與人說話和和氣氣,惟恐傷害到別人。不會對僕人和婢女用怒罵的聲音和顏色。以下是袁了凡講述的幾個故事:
有一天,他到浦家去赴宴,很晚才踏上歸途,僕人都醉了,沈心松自己划船載回來了,到岸後,命令諸位僕人的妻子,各自扶丈夫去安寢。
翌日,沈心松一直未起床,我姑姑袁夫人催促他說:“為甚麼您今天特別晚起呢?”
沈心松答道:“如果我早起,恐怕僕人們看見我會心生慚愧。不如等他們都下田工作後,我再慢慢起來也不晚。”
我姑姑也頗厚德,未曾疾言厲色。我曾經坐在廚房內半晌,看她日常生活的表現,不愧古人。
當時,表兄有病,姑姑親手放置一碗好酒在桌子上。僕人文成從外面進來,將那一碗酒倒在庭院。姑姑詢問他原因,他回答:“我以為是茶!”姑姑說:“你不知道,怎能責怪你?從今以後,凡事要仔細,許多粒米也難做成一滴酒啊!”文成頗感羞愧,姑姑寥寥數句話,比打罵還有效。
又有一位小孩端著瓷盤,不小心在廚房翻落。他母親責罵他。姑姑看見立即阻止她,並且說:“這不是故意的,怎麼可以責備他呢?只要把碎片掃乾淨,不要留下來傷害別人的腳就行了!”
有一位田保坐船來探病,姑姑為他準備酒食,送他坐船的錢,並且預計他所送禮物,加厚回報他。她告訴我:“貧窮的人來探病,一片好心就夠了,豈可讓他再賠本呢?”
我通過片刻的觀察,發現她的一舉一動都非常合乎倫理。後來,她的兒子沈科、孫子沈道原,也都考上進士。
相關文章
- 民間故事:藹堂行善 兒中狀元 (2005年8月29日)
- 民間故事:復活的靈魂 (2005年8月26日)
- 民間故事:因果報應 (2005年8月24日)
- 民間故事:曹翰屠城世世作豬 (2005年8月22日)
- 民間故事:豬蹄手 (2005年8月20日)
- 民間故事:毀佛像遭惡報 (2005年8月19日)
- 民間故事:行善積德 五子登科 (2005年8月18日)
- 民間故事:鱔魚也能報恩 (2005年8月15日)
- 民間故事:曹彬行仁變相 (2005年8月14日)
- 民間故事:王善人“修佛” (2005年8月12日)
- 民間故事:李士謙樂善好施 (2005年8月10日)
- 民間故事:命由天定 福禍自召 (2005年8月9日)
- 民間故事:崇禎皇帝測字 (2005年8月4日)
- 民間故事:燕子 (2005年8月3日)
- 民間故事:諸葛亮拜師 (200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