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
稻 粱 菽 ,麥 黍 稷 。
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
此 六 谷 ,人 所 食 。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譯文) 稻子,高粱,各種豆類,小麥,小米,谷子,這六種糧食是人類的主糧。
(註釋)
1.稻米:即大米。
2.粱:粟谷,去皮後的小米。
3.菽:大豆。
4.麥:麥子。
5.黍:黍米,有紅、白、黃、黑四種,能釀酒。
6.稷:指高粱。
故事:民以食為天
古時候,有這樣的一個富裕的商人,他的生活很奢侈,任意揮霍,浪費。每天吃剩下的飯菜。他都吩咐下人倒到屋後的小河裡。幾年過去了,他浪費掉無數的糧食。
剛好在河的下游有一座寺廟,廟裡的主持和尚見富商這麼浪費糧食,很是心痛。出家人以慈悲為懷,便讓小和尚把飯從河裡撈起來,小和尚把撈起的糧食洗乾淨,然後曬乾,儲藏起來。
話說幾年後,那個富裕的商人,做一筆大生意失敗了,變賣了所有的家產還債,成了一個三餐都不能自給的窮光蛋。只好沿街乞討要飯,以填飽肚子。
一天他來到寺廟前,老和尚見了,便叫小和尚拿飯來給這個窮商人吃,並告訴他「這些糧食都是你以前丟進河裡的呀!」並語重深長的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商人聽了非常羞愧。從此,勤儉持家,幾年後又成了一名富裕的商人。
民以食為天。在歷史上,每當因天災人禍導致百姓斷糧時,百姓們就會發動起義。隋朝時,皇帝大興土木,搜刮民財,加上天災人禍不斷的發生,人們生活在走水深火熱之中,於是,發生隋末農民起義,推翻了隋朝的統治。明朝末年,旱澇相繼,飛煌遍地,莊稼絕收,民不聊生。於是,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就推翻了明朝政權統治。
由此看來,當一個朝代的政府腐敗、獨權跋扈、民不聊生、道德敗壞時,不但會發生天災人禍,同時也要改朝換代。
相關文章
- 《三字經》故事:第五單元(2) (2005年7月7日)
- 《三字經》故事:第五單元(1) (2005年7月1日)
- 《三字經》故事:第四單元(四) (2005年6月27日)
- 《三字經》故事:第四單元(3) (2005年6月25日)
- 《三字經》故事:第四單元(2) (2005年6月23日)
- 《三字經》故事:第四單元(1) (2005年6月21日)
- 《三字經》故事:第三單元(4) (2005年6月19日)
- 《三字經》故事: 第三單元(3) (2005年6月17日)
- 《三字經》故事: 第三單元(2) (2005年6月15日)
- 《三字經》故事 第三單元(1) (2005年6月13日)
- 《三字經》故事:第二單元(4) (2005年6月11日)
- 《三字經》故事:第二單元(3) (2005年6月9日)
- 《三字經》故事:第二單元(2) (2005年6月7日)
- 《三字經》故事:第二單元(1) (2005年6月5日)
- 《三字經》故事: 第一單元〈4〉 (2005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