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唐太宗很器重黨仁弘,他頗有才識韜略,曾任廣州都督。後來黨仁弘貪贓,按罪應被處死,但太宗因憐惜他,於是為他求情,免其一死,將其廢黜為平民,流放欽州。
事後,太宗因自己“徇私枉法”而深為不安。於是,他召集群臣到大殿,向他們檢討說:“國家的法律,皇帝應該帶頭執行,而不能出於私念,不受法律制約,失信於民。我袒護黨仁弘,實在是以私心亂國法啊。”於是寫了一道《罪己詔》,其中說道:“朕有三項罪過:識別人而不能明察,是一罪;因私情淆亂法令,是二罪;親近善人而未予賞賜,討厭惡人而未予誅罰,是三罪。”唐太宗向大臣宣讀後,立即下令將他的《罪己詔》向全國的臣民公布。
晚年時,太宗反省自己的一生,寫了《帝范》十二篇賜給太子,並訓誡道:“你應當以古代的先哲聖王為師,像我這樣不足以效法。我即位以來,過失之處不少,比如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台榭常有興造,犬馬鷹雕無論多遠也要羅致來,遊幸四方,使各地供給煩勞,這些都是我的大過失,千萬不要認為正確而效法。
古人強調“自省”,即使帝王犯了錯也要下“罪己詔”,或者齋戒沐浴、誠心懺悔改過。
其實,人並不貴在不犯錯,而貴在知錯而能改。只有自己善於發現自己的缺點和過失,並且加以改正,這樣才可以避免更大的過錯發生。如果只懂得孤芳自賞,目空一切,總是盯著別人的缺點和不足,這樣自己怎能進步呢?
相關文章
- 歷史故事:公正無私 任人唯賢 (2005年11月29日)
- 歷史故事:三將讓功 (2005年11月28日)
- 歷史故事:修德制敵 (2005年11月27日)
- 歷史故事:尊德重賢 不戰退兵 (2005年11月26日)
- 歷史故事: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2005年11月25日)
- 歷史故事:宰相肚裡能撐船 (2005年11月24日)
- 歷史故事:貴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 (2005年11月23日)
- 歷史故事:奉承不可信 (2005年11月22日)
- 歷史故事:上行下效 君正民從 (2005年11月21日)
- 歷史故事:人算不如天算 (2005年11月20日)
- 歷史故事: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2005年11月19日)
- 歷史故事:寬恕容人得人心 (2005年11月17日)
- 歷史故事:記人之長 忘人之短 (2005年11月16日)
- 歷史故事:鄒忌諷齊王納諫 (2005年11月14日)
- 歷史故事:約法三章 (2005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