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典故

歷史故事:尊德重賢 不戰退兵

【明慧學校】戰國時有個段乾木,他原是晉國人,後到魏國,他德行操守都非常高尚,深受人們的敬重。當時的魏國國君魏文侯經過段乾木家的大門時,都要伏軾(設在車廂前供立乘者憑扶的橫木)致敬。

魏文侯的侍從問:“君王為甚麼要致敬呢?”魏文侯說:“這不是段乾木家嗎?段乾木是德行高尚之人。我怎麼敢不致敬呢?”並且說:“段乾木因有德行而榮耀,我是因有土地而榮耀;段乾木有的是義,我有的是財。地不如德,財不如義。我應當侍奉他呀。”

魏文侯還給段乾木百萬俸祿,並且經常前往問候。魏王能夠如此重德尊賢,當時的魏國人也都非常欣喜。

後來,秦國準備興兵攻打魏國。司馬唐對秦國國君說:“段乾木是德行高尚之人,魏王對其非常尊崇,天下沒有不知道的。恐怕我們不可去攻打他們呀!”秦王於是下令撤兵,沒有去攻打魏國。

秦國能夠滅六國,可見其當時是多麼強大。但因為當時的魏文侯重德尊賢,是仁義之邦,必然上有蒼天護佑,下有百姓誓死效忠。秦王如果攻打之,除了落得千古罵名,必定上遭天譴,下遇百姓以死抵抗,這如何能打呢?

縱觀歷史,那些德敗禮廢,喪失民心的國都城池,當有正義之師對其攻打之時,老百姓們“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並不在少數,像武王伐紂,殷兵臨陣倒戈不是也有嗎?所以說,當權者貴在真正的重德修德,貴在得民心,尊賢才遠佞妄,這才是保國保權的上上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