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趙柔,字元順,北魏時期金城人,年輕時就以德行才學聞名河西,為人寬厚仁愛,很有信用。歷任著作郎、河內太守。
趙柔曾經在路上撿到別人掉的一貫金珠,價值數百縑,趙柔立即叫回失主,把金珠還給了他。
後來有人贈送給趙柔數百枚鏵(犁,翻土農具),趙柔於是同兒子善明去集市上賣。有個人要買趙柔的犁,趙柔向他要價二十匹絹。另一商人見他的要價太低,於是要出三十匹絹來買,善明便打算賣給這個商人。趙柔說:“與人交易,一言便定,豈可以利動心?”隨即賣給了原來那個人。
當地的人聽說此事後,都對趙柔非常佩服。
古人認為一個品行高尚的人應該“見利思義”,就是在面對個人利益時,應該想到是否符合道德準則。“言而有信,誠實不欺”作為經商者的“法寶”,也是做人必須具備的美德。經商者見利忘義,欺詐矇騙,這是只圖眼前小利,以後不會再有回頭客的。與人相處也是同樣的道理,誰都不會喜歡與這種人交往。
相關文章
- 歷史故事:勿揚人短 (2005年12月22日)
- 歷史故事:欲成大節 不免小忍 (2005年12月21日)
- 歷史故事:忠誠負責 仁心愛物 (2005年12月20日)
- 歷史故事:敬天知命 盡職守責 (2005年12月19日)
- 歷史故事:路不拾遺 捨己為人 (2005年12月16日)
- 歷史故事:謙讓大度 大公無私 (2005年12月14日)
- 歷史故事:忍辱負重成大業 (2005年12月13日)
- 歷史故事:一代楷模 (2005年12月10日)
- 歷史故事:糟糠之妻 (2005年12月9日)
- 歷史故事:為善最樂 (2005年12月7日)
- 歷史故事:仁德化萬民 (2005年12月6日)
- 歷史故事:主貪喪其國 臣貪亡其身 (2005年12月5日)
- 歷史故事:罪己詔 (2005年12月3日)
- 歷史故事:公正無私 任人唯賢 (2005年11月29日)
- 歷史故事:三將讓功 (2005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