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典故

《百家姓》(36-3):顏

文/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明慧學校】

顏(ㄧㄢˊ)。

【歷史來源】

1、出自於曹姓。陸終之後。根據《陳留風俗傳》、《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記載,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之玄孫陸終,陸終生有六子,第五子曰安,曹姓(祝融八姓之一)。安裔孫挾,周武王時封於邾(故城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建立邾國,為魯附庸。邾挾之後,至於夷父,字顏,又稱邾顏公。邾國被楚國滅掉後,顏公的支庶子孫有人以祖父的字為姓,稱顏姓。

2、出自於姬姓。春秋時魯國公族,是周公旦伯禽之後。根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公的長子魯侯伯禽被封在魯。伯禽的子孫有人被封在顏邑,便以封邑為姓。而孔子的母親征在就是魯國顏氏之女。

3、他族改姓而來。金時女真人完顏氏後改單姓顏;清滿洲人姓,世居大凌河;今台灣省土著、毛難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

1、魯國:即魯郡,西漢初年置魯國,三國時魏晉改為魯郡。治所在魯縣(今山東省曲阜);西漢改治薛(今山東省薛城),相當於現在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

2、琅玡郡:秦始皇時置郡,治所在琅玡(今山東省膠南縣琅玡台西北),西漢移治東武(今山東省諸城),相當於現在山東省諸城、臨沂、膠南一帶。

【堂號】

1、復聖堂:孔子的弟子顏回,春秋時魯國人,勤儉好學,安貧樂道。孔子讚歎他:「顏回真難得啊!吃的是一筐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僻陋的環境中,要是別人,必將憂煩難受,顏回卻安然處之,並沒有改變他向道好學的樂趣啊!」顏回29歲時,頭髮就全白了,32歲時就去世了,他死後,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你的弟子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發了怒,很快就消解,從不把憤怒轉移到別人身上;有了過錯馬上就改正,絕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現在嘛,就沒有這樣好學的了。」這說明他是孔門72賢人中最賢的一個,以德行著稱。後世儒家尊他為「復聖」(孔子至聖,孟子亞聖,顏子復聖)。

2、顏姓的主要堂號還有 「寶塔堂」、「四樂堂」、「舊雨堂」、「叢桂堂」、「又紅堂」等。

【歷史人物】

顏之推

顏之推(公元531年-591年),南朝梁,山東琅玡臨沂人,撰有《顏氏家訓》。

顏之推任官四朝。公元548年,發生侯景之亂,梁元帝蕭繹在江陵自立,顏之推任散騎侍郎。公元554年,西魏攻陷了江陵,顏之推被俘,後來在北齊任官。此後在北周和隋任職。

他結合自己從小學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經歷,寫了一本《顏氏家訓》(420年—581年),主張早教。他認為,人在小的時候,精神專一;長大以後,思想分散,不易學習。袁衷等所記《庭幃雜錄》下寫道:「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欽定四庫全書》雜家類有顏氏家訓二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