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我的一位本家伯伯,今年已經75歲了,他早年喪妻,十多年前又被診斷出患了嚴重的肝病。因為退休早,工資比後退休的同伴們少了一長截;而他惟一的兒子又在最值壯年的時候下崗了。這一系列情況,足以讓他成為一個讓人同情的悲傷老頭。但出乎人預料的是,他不僅不憂傷,反而過的異常的平靜安詳,甚至比大多數和他一起喝茶的老伙伴快樂。
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他始終信奉的一句話: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過。
他說,以前他不是這樣的。他也會像老茶友們一樣,嘆息早退休的不划算;擔心兒子和孫子的生活;總覺的人生不如意的事情都被自己遇上了。人也很消沉萎靡,打不起精神。
近幾年來,老朋友們一個個離他而去。在送別的過程中,太多的場面讓他感慨萬千。他看到那位一生都嫌時間過的慢的老同事乞求醫生救他,讓他哪怕再多活一天;他看到另一位一生都惜錢如命的老朋友,死了之後家人從他內褲裡取出的皺巴巴的幾萬元存摺;他還聽到一個坐輪椅的老哥們說:我如果能像你這樣自己走路,該多瀟洒啊?他還和一個貪吃了一輩子的最終卻被醫生禁食的老兄弟一起回憶紅燒肉的香氣……
他發現,人在不知道即將失去的時候,是不會懂的自己所擁有的那些凡俗小幸福的珍貴。因此,他要讓自己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把自己眼前所擁有的一切,細細的品味和享受。
自此,他生活的異常莊重。他會細心的做好每一頓早餐,把那些並不貴重的食物做的盡可能可口一些;他會很小心的整理自己的儀容,把身上那些並不高檔的衣物穿的乾淨整齊;他會很耐心而禮貌的和遇到的所有人打交道;會好好欣賞迎面而來的朝陽和突如其來的一場雨;會平和的面對春天的花和秋天的落葉,抱以一種愛憐的情懷……他也因此而顯的安祥、平和、淡定、甚至快樂。
一本時尚雜誌曾對1000多年輕人做過調查,其中一個問題,便是:假如今天是世界末日,你最想幹的是什麼?
60%的人回答,和愛人在一起;20%的人選擇和父母或家人在一起;10%的人選擇吃最好吃的東西;5%的人選擇去幹一件自己一直想幹而沒有幹成的事情……
由此可見,人們會因“末日”而把生命和愛看的神聖。那我們何不把每一天當成“末日”?用“最後一次”的心態,去品味這個世界上太多被我們漠視的東西。
相關文章
- 堅守正直品性 (2009年1月1日)
- 真正的慷慨 (2008年12月31日)
- 算命人救了我的命 (2008年12月30日)
- 盡在小女孩眼裡 (2008年12月29日)
- 逼出來的才能 (2008年12月28日)
- 失敗於案例 (2008年12月27日)
- 放不下的只是自己 (2008年12月26日)
- 道歉與傷疤 (2008年12月26日)
- 老天在照顧著他 (2008年12月25日)
- 難忘的聖誕夜 (2008年12月24日)
- 給糖哲學 (2008年12月23日)
- 爭辯的代價 (2008年12月22日)
- 處處快樂 (2008年12月21日)
- 尼泊爾的啤酒 (2008年12月20日)
- 靜思勝於苦幹 (2008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