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建安五年,劉備被曹操打敗,關羽被曹軍俘獲,但曹操極為賞識他,拜偏將軍,封漢壽亭侯。可是關羽始終不忘與劉備生死之交,即使曹操賞賜他再多財物,待他情義如何深厚,仍然不為所動,雖身在曹營,心卻繫在劉備身上,所以殺了顏良報答曹操之恩後,就離開了。後來他率軍圍攻曹仁於樊城;大破於禁的援軍,並生擒了他,威震北方,曹操還擬遷都以避其鋒。但後來孫權乘虛而入,關羽恃強輕敵兵敗被殺,孫權斬其首級獻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埋葬了他。
綜觀關羽的一生,以勇武著稱,特重情義,令人崇敬。尤其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更是僅次於諸葛亮而居於武將形象之首,將其功業品德寫得淋漓盡致,還大膽突破史料的束縛,發揮藝術想像,把他死前「走麥城」寫得悲壯動人。或許受了小說的影響,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在民間就被神格化了,尊稱為「關公」,所以其事跡長留青史,永駐人間,成為「忠義」的化身。
【延伸思考】
1、三國最重要的就是演一個「義」字,就你理解的,人與人相處,該如何做才合乎義?
2、關羽死後仍贏得曹操的敬重,以諸侯之禮埋葬他,你從中獲得什麼啟示?
3、關羽離開後,左右欲追之,曹操卻阻止他們,試分析曹操為何願意讓關羽離開?
【原文】
初,操壯(1)關羽(2)之為人,而察其心神(3)無久留之意,使張遼以其情問之,羽歎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要當立效(4)以報曹公乃去耳。」遼以羽言報操,操義之。及羽殺顏良,操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劉備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操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出自《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三•漢紀五十五》)
【註釋】
(1)壯:健大、肥碩的意思。引申為欽佩。
(2)關羽:生年不詳,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省臨晉縣西南人)。他是蜀國大將,與劉備、張飛三人結義,情同生死。
(3)察其心神:觀察他的心思。
(4)立效:立功報答。
【語譯參考】
起初,曹操欽佩關羽的為人,但觀察關羽的心思,沒有久留的意思,就派張遼以人情去試探他。關羽歎息說:「我非常明白曹公待我情義深厚,但我受劉將軍恩德,已發誓和他同生死,不能背叛誓言。我終究不會留在這裡,但要立功報答曹公後才離去。」
張遼把關羽說的話轉達給曹操,曹操佩服他的義氣。等到關羽殺死顏良後,曹操知道他一定要離去,就重加賞賜。關羽把曹操的賞賜全都封存起來,留下一封信向曹操告辭,就去投奔在袁紹軍中的劉備。曹操左右的人要去追趕,曹操說:「他是各為其主,不要追了。」
相關文章
- 歷史故事:顏回輸冠 (2008年2月18日)
- 歷史故事:奉公無私 修德愛民 (2008年2月16日)
- 歷史故事:扶危濟困 心地善良 (2008年2月4日)
- 歷史故事:鐘離意以身試藥 (2007年12月13日)
- 歷史故事:皇后的眼疾 (2007年12月9日)
- 歷史故事:黃泉得見 (2007年12月7日)
- 歷史故事:漢文帝與賈誼 (2007年11月26日)
- 歷史故事:襟懷坦蕩的陸贄 (2007年11月5日)
- 歷史故事:懸琴而戒 (2007年11月4日)
- 清廉為民 百姓傳揚 (2007年10月29日)
- 正直規諫的"古弼" (2007年10月26日)
- 歷史故事:正直誠實 清廉寬恕 (2007年10月23日)
- 歷史故事: 田母誡子 (2007年10月21日)
- 歷史故事:驕兵必敗 (2007年10月18日)
- 歷史故事:敬姜的堅持 (2007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