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司馬相如是西漢著名的辭賦家,年輕時,曾在梁孝王處當了幾年的門客。那段時間裡,他與眾多文士來往,為自己的創作生涯立下良好基礎。梁孝王死後,相如返回家鄉,過著貧困的生活,直到喜好辭賦的漢武帝即位,命運才有所好轉。
根據《史記》的記載,武帝讀到司馬相如創作的〈子虛賦〉時,極為讚賞,他以為是前人的佳作,於是嘆惜道:「可惜我不能與這樣的人生在同時!」當時有個狗監(主管飼養天子獵犬的官)在旁,他恰好是相如的同鄉,便稟告武帝說:「這篇文章其實是我的同鄉司馬相如所作。」武帝一聽,立即召見相如。相如告訴武帝:「這篇賦確實是我寫的,不過它的內容只是敘述諸侯的遊獵而已,沒什麼可觀之處,請您讓我再寫一篇描述天子遊獵的賦。」武帝十分高興,便請他立即創作,相如於是再寫〈上林賦〉。至於那篇讓武帝一見便讚賞不已的〈子虛賦〉,內容中是以虛設的「子虛」、「烏有先生」與「無是公」三人進行對話。
楚人子虛出使齊國,齊王派人陪他遊獵,後來子虛在烏有先生面前故意談起此事,然後借吹噓楚王畋獵之盛況以貶低齊王。烏有先生為維護齊王而反問子虛很多問題,並評論楚王為「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無是公聽了兩人的爭辯,又以周天子畋獵之盛大來壓倒楚、齊兩國。
文章終了時,則歸結到反對奢侈淫靡而提倡節儉。這篇文章所敘述的事情完全是虛構的,連「子虛」、「烏有」等人名其實也是不存在的,後來便用「子虛烏有」比喻為假設而非實有的事物,例如:「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本是子虛烏有,不過是藝術家心中的理想世界罷了。」
【典源】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
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游獵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札。相如1>以「子虛2>」,虛言也,為楚稱3>;「烏有先生」者,烏有4>此事也,為齊難5>;「無是公」者,無是人也,明天子之義。故空藉此三人為辭,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其卒章歸之於節儉,因以風諫。奏之天子,天子大說。
〔注解〕
(1) 相如:司馬相如(西元前179∼前117),字長卿,漢蜀郡成都人。為人口吃而善著書,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後稱病免官。復以子虛賦得武帝賞識,又作上林賦以獻,拜為郎。後奉使西南,轉遷孝文園令。相如之賦,詞藻瑰麗,氣韻排宕,為漢賦辭宗,影響當代及後世甚鉅。亦稱為「馬相如」。
(2) 子虛: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虛構人物,為楚國的使臣。以「子虛」為名,取其虛言義,表所言者皆虛假不真實。
(3) 為楚稱:稱道楚國的盛況。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烏有: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虛構人物。以「烏有」為名,取其無有義,表所言者皆無此事。作者藉齊國烏有先生之口,提出各種問題。
(5) 為齊難:反問齊國的情況。難,音ㄋㄢˋ,質問。齊,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漢書.卷一○○.敘傳下》
源自「中華民國教育部成語典」
相關文章
- 成語故事:大驚小怪 (2008年12月15日)
- 成語故事:大謬不然 (2008年12月13日)
- 成語故事:大聲疾呼 (2008年12月11日)
- 成語故事:大器晚成 (2008年12月9日)
- 成語故事:大腹便便 (2008年12月7日)
- 成語故事:大義滅親 (2008年12月5日)
- 成語故事:大發雷霆 (2008年12月3日)
- 成語故事:大智若愚 (2008年12月1日)
- 成語故事:大惑不解 (2008年11月29日)
- 成語故事:大喜過望 (2008年11月27日)
- 成語故事:大逆不道 (2008年11月25日)
- 成語故事:海底撈針 (2008年11月23日)
- 成語故事:大書特書 (2008年11月21日)
- 成語故事:大庭廣眾 (2008年11月19日)
- 成語故事:大言不慚 (2008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