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長園地

教出具有國際視野的孩子

文/陳柏年

【明慧學校】

跨越五大洲十個城市的旅遊計畫 

台北市鄧主任,是教師研習會的指導老師。她充滿活力的教學熱情、活潑創新的教學方式,相信可以提供老師許多教學上的「好撇步」!

早期的社會科教學,會讓人聯想到背誦,一堆的地理名詞、山川河流、歷史文物總是讓人理不清頭緒。大家似乎曾有這樣的經驗,一拿起課本,看沒幾下就昏然欲睡,社會彷彿是本催眠書。但是對鄧美珠來說,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親愛的!我將社會課變有趣了!」

一般人認為較容易教的社會科,鄧美珠用「其實很難教」來形容,因為除了牽涉到歷史文化、地理環境之外,還有意識形態的問題,必須能夠包容不同的想法,而那是最難解決的。

鄧老師認為,社會科主要就是教「因果關係」,然後「比較異同」;讓同學從事實中建立通則。例如每一個國家因為地形的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氣候,而氣候又影響到物產,最後形成文化與生活方式的不同。如果可以掌握這個原則,就讓同學比較:中國與外國的地形、氣候、文化有什麼不同?同學們會自行驚喜的發現:「哇!老師,漢朝與唐朝的首都地點不同,生活方式也大不同,漢朝的女生要像趙飛燕一樣瘦瘦的才是美,而唐朝的女生要像胖胖的楊貴妃才叫美啦!」

鄧老師靈活的社會科教學,除了讓孩子深入了解本國的歷史人文外,也打開了孩子的國際視野。例如她在教地理的時候,會在期初給一份作業,要小朋友在一張世界地圖上,要求自行規劃一個跨越五大洲、十個城市的行程。這個行程要什麼時候出發?要走什麼樣的路線?要穿什麼樣的衣物?到那裡之後有那些有名的景點?要帶回怎麼樣的物產……

孩子回去分頭收集資料,了解各地的內容後,回到課堂上共同討論。

孩子的準備相當的用心,呈現的內容相當精采有趣,例如有位孩子決定二月出發到巴黎,理由是,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剛好是他的生日,有的同學要選擇櫻花盛開的季節去日本賞櫻……

那要經過哪些城市呢?很多同學會建議路線,怎樣走會最經濟省錢。當地有什麼名勝古蹟,可以拍下美麗的照片,有什麼名產有可帶回國和親朋好友分享,還有要帶什麼樣的衣物,其實這時候在引導孩子,認識南北半球氣候不同的概念。

以前傳統的學習方式,光背各地的名產地方特色,就足以讓人頭昏眼花,但是用這種共同討論式的方式,很容易的就能了解各地的文化。例如經過巴西要記得帶回咖啡,去巴黎當然一定要和艾菲爾鐵塔拍個照。

一般的孩子都會非常珍惜上台的機會,以介紹印度為例:孩子會興致勃勃的去收集有關印度的文物,秀出有關照片,甚至披著紗裝扮成成印度少女的模樣,在教室燃點著印度的薰香,各種精采有趣的解說方式紛紛出籠,這種上課方式,想必對印度深刻難忘。

台灣最想去的地方

在教授台灣地方城市時,繁複的街道名稱,採用傳統的介紹方式,孩子實在記不太來,鄧美珠開始思索要怎要教,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鄧老師設想,每個人應該會有自己想去的地方,及吸引想去的理由及特色。於是她先介紹自己的家鄉作為開頭:「老師的故鄉在大漢溪流經的地方——桃園大溪,那裡的豆腐乾非常的有名,附近有一個非常知名的旅遊景點——石門水庫……」

接下來她出了一份作業——請孩子找出自己最想去的城市,並列出那裡有什麼好看、好吃、好玩的東西?位在哪條街道上,要怎樣走才能找到正確的位置,為什麼會想去那裡?

孩子回去,會透過上網或請教家人來獲得資訊,或者是自己曾有的旅遊經驗,結果回到課堂呈現的成果繽紛多采,從台南的蚵仔煎小吃、安平古堡到花蓮的太魯閣麻糬……藉由這樣的學習分享,孩子深入的認識了台灣許多的鄉鎮。

這種上課方式,讓教師從單向的「傳授者」變成「引導著」。鄧老師建議不要一直想要教什麼,唯有多拋出去問題,讓孩子去尋找答案,思考力不但增加了,對上課也會更有興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