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見新知

春秋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和物理學

文/如意

【明慧學校】

天文學

戰國時期還出現了專門研究天文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齊人甘德的《天文星占》八卷和魏人石申的《天文》八卷,後人將這兩部著作合而為一,即《甘石星經》。書中詳細記載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和出沒規律,同時還記載了800多個恆星的名字,測定了120顆恆星的黃經度數,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比希臘的星表早了200年。

1973年於湖南長沙出土的戰國馬王堆墓中發現了《天文氣象雜占》,有29幅各種形狀的彗星圖,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彗星的著作;在曆法方面確定了一年為365•25日,這就是後來的四分曆;又規定於九年設置七個閏月,記載了二十四節氣,這在世界天文史上都是遙遙領先的。

物理學

戰國時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司南是用天然磁石人工琢製而成的,外觀象一把湯匙,有一根長柄和光滑的圓底,把它放在平滑的地盤上輕輕一推,湯匙便轉動,停下來時長柄所指的方向總是南方,起定向作用。司南後來發展成為指南針。

《考工記》是我國最早的手工藝專著,記述了「百工之事」,分木工、金工、皮革工、設色工、颳磨工、摶埴工六類。書中著錄的「六齊」,即配製青銅的六種方劑,這是對青銅冶煉技術的總結,也是世界上最早關於金屬合金成分的記錄。

《墨子》一書記錄了戰國時期有關光學、力學以及幾何學方面的成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