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第一節課,講了又講、盯了再盯的數學用具還是沒有帶,我很想生氣,可是耐住了性子沒有發飆。
第二節課,講了再講、算完再算的數學計算題,還是忘記。我沉不住氣了,聲音大了起來,語氣急躁又非常沒有耐心 。
事後,我讓他們訂正作業時,感到後悔,我為什麼要那麼兇呢?明明就知道他們不是一般的孩子,明明就清楚他們需要更多的愛心與耐心,那我為什麼還要這樣?
我有點後悔,便問小勛:
“老師剛剛會不會很兇啊?”
“不會啊。”
我又問小琳:
“你覺得老師剛剛語氣會不會太兇?”
“不會。”
我再問阿良:
“喂,你覺的老師剛剛會不會很兇?”
“不會……啊!我想到了!”阿良趕緊轉過頭去繼續寫數學習題。
我在後面,覺的難過,為自己的態度而感到萬分抱歉。明明我就語氣不好,明明我就聲音大又沒耐心,他們為什麼還是那麼善良的說不會。
我知道雖然我沒到發飆罵人的程度,但如果我是學生,一定很受不了老師口中那種好像“我什麼都不會”的嘲諷。
每次念完小琳,她還是很開心地和我講周末的時候要去哪裡玩;每次念完阿良和小勛,他們也會不計仇的在參加烹飪點心課的時候,拿他們做的點心給我吃。那我在幹嘛呢?為什麼不能將眼光看他們的好處、優點,而偏偏要將焦點集中在他們不懂、不會、反應慢等缺點呢?我真是個糟糕的老師。
那天還和同事談到,即使是天天相處、彼此都熟悉的人,面對面說話的時候,都會有誤會發生,那更何況是人與人之間因為共事時所發生主張不一、意見分歧的情況了!
認識一個人很快,但理解一個人很難,能真正設身處的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為他著想,伸出手來雪中送炭,更是不容易的事!
一句話,說出來很簡單,但講的適當、適時,甚至不要帶著顯示自己、貶低別人、發洩情緒、落井下石等不好的雜質在裡面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好話一言三溫暖;惡語半句六月寒”。話,都是從自己嘴巴講出來的,為什麼就不能讓聽的人感到舒服又溫馨?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覺的我要改的地方還是好多。不過,就像我對學生說的,題目寫錯沒關係,懂了訂正過來就是你的了。今天做不好沒關係,知道問題在哪裡,改正過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又是更好的我了!
相關文章
- 寓言故事:貪心失金鵝 (2013年4月28日)
- 寓言故事:撈金幣的年輕人 (2013年4月26日)
- 大山和小松鼠 (2013年4月24日)
- 凌晨五點鐘的電話 (2013年4月21日)
- 寓言故事:解鈴還須繫鈴人 (2013年4月20日)
- 從新開始 (2013年4月20日)
- 純真可愛的童言 (2013年3月26日)
- 說真話不難 (2013年3月25日)
- 我通過了“人生之課”的考驗 (2013年3月23日)
- 人生有夢,希望相隨 (2013年3月19日)
- 心靜自然涼 (2013年3月18日)
- 天天都是好日子 (2013年3月11日)
- 學會感恩 (2013年3月10日)
- 傾聽是一種修為 (2013年3月9日)
- 季節的輪換 (2013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