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謙卑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胸懷。現實生活中,謙卑往往被誤以為是卑微的軟弱。一個謙卑的人,他不會極盡的表現自己的優越感,滑稽的以為自己對別人可以驕橫跋扈,肆無忌憚的在他人面前無禮、暴虐或乖戾。一個謙卑的人,懂的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傑斐遜與他的孫子駕車出去,路上一陌生奴隸脫帽向他們行禮,傑斐遜恭敬的脫帽還禮,但其孫子卻視若不見,這時傑斐遜無比嚴肅的對他的孫子說:“托馬斯,難道你允許他人比你更有紳士風度嗎?”這句話可謂令人深思。
謙虛是內心的和諧,是心胸開闊的表現,而不是狹隘、口是心非的偽善。在我個人閱世經驗中也不乏有一種看似“謙卑”的人,他們在優於自己的人面前表現的謹小慎微,看似極度“謙卑”,甚至於猥瑣和毫無廉恥的獻媚;在比他勢弱的人群前卻目空一切,張狂甚至對他人進行攻擊和傷害,這不由使人想起了阿Q欺負阿D的愚昧滑稽之情景,有感於阿Q“子孫”的繁衍。這種人,其實與“謙卑”無緣,他們的骨子裡倒是膚淺輕薄、無知虛弱乃至對人生的認識都十分有限。
謙卑,是一種姿態,一種胸襟,也是一種力量,其禮儀、淡然、超然……是大智大慧的“結晶”,泰戈爾曾經說過:當我們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於偉大的時候。
曾有許多人對牛頓晚年的一段話不明白,牛頓說:“在科學面前,我是一個在岸邊揀石子的小孩。”這是真實的感嘆!他用畢生的精力去探索宇宙的真相,他不因創立了不朽的定律而狂妄,他的謙卑使他看到了宇宙的浩瀚無垠,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和努力的方向。所有稱的上大師的人,他們的創造力使他們更為謙卑,也使他們更為準確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從而創造出更大的人生價值。
《尚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此乃天道。孔子是至聖先師,其聞道、品德豈是我們所能及?但孔子仍然能夠秉持謙卑的態度,虛心的向郯子、師襄、萇弘、老聃等人學習。我曾見過很多能人,他們是弄潮的健兒,但他們永遠都是一副謙卑的姿態,盡管他們的事業是我們根本不能望其項背的。
加爾多斯說過這樣的話: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卑;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真的如此,謙卑,它是一種力量!
相關文章
- 吃苦的妙處 (2012年3月17日)
- 放下牽絆 (2012年3月16日)
- 做人做事最要緊一個“誠”字 (2012年3月15日)
- 心之雜論 (2012年2月28日)
- 所言句句屬實 (2012年2月27日)
- 從低處開始 (2012年2月25日)
- 寓言故事: 倏忽與渾沌 (2012年2月23日)
- 打翻的剩菜 (2012年2月23日)
- 感恩者與怨恨者 (2012年2月22日)
- 拾荒者 (2012年2月21日)
- 把真善忍植根於孩子們的心靈 (2012年2月21日)
- 負氣小子 (2012年2月20日)
- 安心與心安 (2012年2月19日)
- 多些嘗試 (2012年2月14日)
- 世間善心最高尚 (2012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