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李家同校長在最近一次演講中提到一個重點:與其給予學生大量深入的知識,不如讓他們完整去理解一組因果關係。
台灣過去的教育環境因為學生與學校供需上的差異,所以升學的競爭壓力,導致過量與過載的教材壓迫學生,填鴨式的教學除造成學生厭倦教材外,更使學生走向迴避思考。
這種教育環境實質上是仿效日本,日本是因為在高密度的人口環境,競爭少量的教育資源,接近美國的人口數卻分布在小小的數個島嶼。但是台灣現今教育環境已經轉變,出生率降低,各級學校質量提升,供需逐漸均衡。然而公立高中職校與國立大學仍存在競爭,競爭使家長迷失了學習的關鍵重點!
補習是否可以提升學生成績?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如同我們發燒了,是應該找出受傷的器官,或是用力吃退燒藥打針降溫?台灣過去50年對美國高度依存,但是在高中職與高等教育上,卻沒有學到美國的長處,只是在培養學生被動單向思考。
教育研究上經常探索補習對學生的影響,我個人直到在預官隊與諸多博士生接觸才發現自己學習的方式不對,而在30歲後進入第一流企管研究所才發現,身邊頂尖優秀的同學大多不曾補習課業,而是主動思考教師教課內容與教材的重點,他們將大多的時間用在思考而非記憶。
國中小的教育階段,是養成學生自主性思考能力的關鍵時刻,其實,很多家長也都發現:孩童在念國小之前,很喜歡問為什麼,對於周遭的事物往往帶有不解與疑問;國中起,孩子每天背英文、國文、理化等等,此時他們的學習方向與目標就是記憶答案。由於思考與創造力的呈現,無法提升學生的成績,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方式就鈍化了!由此可見,學生學習目標深受教育文化的影響。因此,促進學生創意與思考,是國中小學教師所責無旁貸的。
教育研究上,創意與啟發式教學的其中一項是「交流分析」的討論技術,由學生依序表達看法,學生可以延續他人看法,但不能批評。採取輪流發言,每一位學生要發言兩次以上。家長與教師可多使用此方法,以促進師生與同學間的互動。(本文作者為致遠管理學院通識中心教師)
相關文章
- 畫出徐受天"忍"的智慧 (2011年1月30日)
- 你這小孫子可真神了 (2011年1月25日)
- 畫張感恩的卡片 勝過指責 (2011年1月22日)
- 鼓勵孩子發問 (2011年1月21日)
- 呵護子女成長的全職媽媽 (2011年1月15日)
- 觀察孩子的特長並加以培養 (2010年12月30日)
- 小兒的大問題 (2010年12月27日)
- 陪孩子走過叛逆期 (2010年12月26日)
- 以同理心教育小孩諒解他人 (2010年12月21日)
- 關掉電視,說個故事! (2010年12月18日)
-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2010年12月15日)
- 別扼殺孩子學習樂趣 (2010年12月6日)
- 不管鑽石或木炭 孩子都是寶 (2010年11月29日)
- 處理孩子青春期叛逆 專家提11點建議 (2010年11月24日)
- 自己洗碗 (2010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