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偷得浮生半日閒,無所事事的在網站上晃盪瀏覽時,無意間看到一幅賞心悅目的圖片,確定免費下載為合法後,立即動手操作。瞬間,程序順利的完成,重新開啟桌面來觀賞,正自歡喜得意之際,驀然發現圖片還是同一幅圖片,但是美感已經大打折扣,仔細推敲後察覺:原圖被放大了,充塞整個桌面,壓迫感侵逼而來,與先前的舒緩寬裕大相逕庭。原來,美感來自於適度的留白,如今留白不見了,美感也就消失了!
留白,是一種藝術,一種哲學,更是一種境界。中國傳統水墨畫將這個意趣,表現的最是淋漓盡致。不管是山水、花鳥或人物畫,一般來說,作畫者很少會將整個畫面填滿,而是要留給觀賞者更多的想像和自由,讓思緒在宇宙無限的空間裡飄遊,因為一幅作品並不是最後的敘述,而是一個開端,畫家所記錄的並不是單獨視覺上的意象,而是許多經驗的聚合,同時還賦予象徵性的意義,所謂 “天地間皆為圖畫、圖畫中自有天地。”留白,讓意義增添遼闊與深邃。
中國書法方面,對留白的運用也不遑多讓。一帖傳世佳作,“在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一定是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之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滄漪雜見,而先後相承。否則就會少了氣韻,死板板的少了動感美。留白就是空隙。自古到今,無數書法家都嫻熟此法,凡是稀世珍品,無不疏密有致,抑揚頓挫,開張勢起,遊龍走蛇,有了搖曳而來、迤邐而去的靈動。”“靈動”二字,道盡了留白的奇妙與精採。
在音樂中的表現,留白,便是以休止符的形式來展露,而它,更加彰顯了曲子無盡的韻味與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在樂曲演奏時,時常會有片刻的休止或停頓,有張有弛、有收有放,才能體現出音樂的節奏,流洩出婉轉動人的樂章。白居易在《夜箏》裡描繪到:“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闇低容。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此時無聲勝有聲,留白之處余韻裊裊、不絕如縷,繞樑三日更加耐人尋味。
其實,不只是藝術上要留白,生命也要留白,人際關係更需要留白。“你是弓,經由你,射出子女的生命之箭”是《先知》紀伯倫談孩子論親子之愛的殷切叮嚀,讓箭離弓,飛向夢想的遠方,然後靜靜的做一隻沉穩的弓,是親情的留白;“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是友情的留白,味甘易壞,唯其恬淡,因此更為親近、深遠;相敬、相愛是夫妻長長久久之道,而“敬愛”就是尊重,是恆常不變的情感基礎,讓雙方分別保有獨立自主的空間,“尊重”則成了愛情的留白。
世間十里洋場、百丈紅塵,奔波忙碌於其間的我們,儘管早已滿面風霜,然而留白就是給自己洗滌潔淨的契機,再重新出發。吟詩品茗、閒思暇想、靜看春雨綿綿、細聽秋風颯颯;或者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只是悄立觀星、枯坐發呆,皆有留白的輕盈與餘裕。留白,是一種休閒,一種停頓,更是一種修煉,有了它,生命更精采!
相關文章
- 一塊價值5千英鎊餅乾背後的故事 (2010年4月16日)
- 愛的芬芳 (2010年4月13日)
- 智者無悔 (2010年4月12日)
- 寓言故事:山羊鬍子的幽默 (2010年4月11日)
- 大年初二遇到的高貴的人 (2010年4月10日)
- 完美與完整 (2010年4月9日)
- 用智慧善解缺憾 (2010年4月8日)
- 女兒的感傷 (2010年4月8日)
- 鍥而不捨 (2010年4月7日)
- 正念生處妄念滅 (2010年4月6日)
- 心態不同 結果就不同 (2010年4月5日)
- 哪裡來的脾氣 (2010年4月4日)
- 給孩子一輩子的好禮物 (2010年4月3日)
- 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不願面對的問題 (2010年4月3日)
- 快樂由心生 (2010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