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靈小品

另一“阿信”的故事

涵梅

【明慧學校】前些日搬來一位新鄰居,為敦親睦鄰,趁午後散步巧遇,和她閑話一些家常。看她身體硬朗,走起路來步伐穩健不輸年輕人的樣子,問她貴庚?竟已年近孔老夫子所說,不逾矩的年紀了,再問她如何養生?她微笑的說:“從小在艱困環境中長大,磨煉出來的”,她叫阿貴,因此便順口叫她阿貴嫂。

阿貴嫂很健談,雖初次見面,但得知彼此就是鄰居後,她即進屋內拿出兩張椅子,我們就在廊下很融洽聊談,談著談著便談起她成長的一段往事。

阿貴嫂在家排行老大,下還有七位弟妹,雙親忙於農事,因此她的童年就是照顧幼小的弟妹及幫忙料理家務,也許是田裡農事辛勞,影響情緒,她的母親一回到家,如果看見家裡沒掃乾淨,阿貴便被喚來一頓毒打,所以養成她工作時必需手腳靈活,乾淨俐落,才能平安過日,也因為姐代母職,需留守家中,所以跟本就不可能進學校讀書,任勞任怨,猶心平氣和,簡直就是台灣版“阿信”。

成年後,弟妹漸長,無需要再讓她照顧時,憑媒妁之言,父母親把她許配給一位擺面攤的小老闆,寄望夫家做生意起碼不愁衣食,也得以擺脫貧困,接著二男一女相繼出生,倒也過著一段無憂無慮幸福的日子。

世事難料,約十年後,適逢台灣社會經濟轉型,鄉間小吃生意漸差,老公決定結束營業,另謀他就,但因老公除了有點烹飪小技外,沒有其它專長,所以找工作一直不順遂,最後灰心喪志,竟在家遊手好閑。

此般狀況,阿貴嫂勇敢的一肩扛起養家重擔,從當清潔工、剝蚵仔嫂到作零星小工及農事雜務,雖工作辛苦又收入微薄,但阿貴嫂即使寒風暴雨,從不退縮,就這樣把膝下兒女一個一個拉拔長大,講到辛酸處,阿貴嫂不覺眼角泛出淚光。

兩個兒子分別成家後,貸款買了兩楝房子比鄰而居,由於兒媳都得外出工作,所以阿貴嫂就搬過來跟大兒子住,等於幫兒子看家,順便代為料理家務和照顧孫子,從來沒閑著,阿貴嫂雖眼見鄰家公婆都在享清福,可是她忙得踏實,不怨天尤人,兒子也孝順老媽,婆媳相處融洽,所以阿貴嫂臉上常掛著慈祥笑容。老公因為往日家庭正困境的時候,未能盡人父之責,自覺愧對兒女,所以就自己一人住在老家沒有搬過來。

反觀時下不少年輕人,遇到情關、錢關或其它困頓難過時,就斷然走上絕路,更有甚者連親生骨肉稚齡小孩都一起陪葬,抗壓性極低。先賢有言:“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在最艱困時能咬咬牙,再撐一撐,黑暗過去,黎明就將來臨,柳暗花明不又是另一村嗎?

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平凡婦女,都能在困境中不向命運低頭,掙錢養家糊口,培育後代長大成人,何況受過教育的我們,還有畏縮躊躇的理由嗎?阿貴嫂能在艱辛環境中吃苦耐勞,難能可貴的是她心境一直保持開朗豁達,且善解人意,走筆至此,發覺阿貴嫂雖然不曾接觸修煉,但其心性竟與修煉人那種所言所行符合“真、善、忍”的狀態非常近似了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