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立志不堅,終不濟事。──宋代思想家朱熹
有一名和尚決定要西行取經,便與師父拜別。
“你打算什麼時候動身呢?”師父問。“下個星期。”和尚恭敬的回答。
師父又問:“為什麼是下星期?”“因為旅途遙遠,所以我託人製作了幾雙草鞋,下星期交貨之後,我就要動身了。”
師父低頭沉吟一會兒,說:“嗯,你的思慮很周密。不如這樣吧,也不用委託人做什麼草鞋了,我來請信眾捐贈。”和尚覺的師父的建議很好,便答應了。
只是師父不知道告訴了多少人,當天竟有好幾十名信眾送來草鞋,一雙雙草鞋堆滿了禪房的一角。
隔天一早,有一名信眾帶來一把傘,表示要送給和尚。和尚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敢問施主,您為何要送傘來?”
“您的師父說您將要遠行,路上恐怕會遇上大雨,因此,問我能不能送把傘給您,我非常敬佩您的決心,便答應了。”和尚合十收下了傘,心中非常感念師父的細心。
但是,這天不只一個人送傘來,而是十個、二十個……到了晚上,他的禪房裡竟然堆了近五十把傘!
晚課過後,師父步入了他的禪房:“準備的怎麼樣呢?草鞋和傘夠了嗎?”“夠了夠了!”和尚指著堆在房間裡,像座小山似的鞋和傘:“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帶著動身。”
“這怎麼行呢?”師父不以為然的說:“天有不測風雲,誰能料到你會走多少路、淋多少雨呢?萬一草鞋走穿了、傘丟了,又該怎麼辦呢?還是多帶一點,比較妥當。”“可是……”
“對了!”師父又說:“你一路上,一定會遇到不少溪流,明天開始,我請信眾捐舟,你也全部帶著吧……”
和尚這下子明白了師父的用心,他跪下來,恭敬的說:“師父,我明白了!弟子現在馬上就出發,什麼也不帶!”
【心的體驗】
師父要告訴小和尚的是,西行成功與否,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完備與否,而是有沒有“決心”。
帶了過多的行李,負擔太重,必定無法遠行。真正的旅行如此,人生的旅行亦然!當我們心的負擔太重,有太多“放不下”,這些心的行李不也會造成負擔,讓我們無法邁出輕鬆的步履嗎?
拋卻多餘的煩惱,只帶著一顆堅定心向前邁進,就會以更快的速度達到目標。
----摘自 《人生就像下棋,真正的對手是自己》
相關文章
- 比時鐘還「準時」的人 (2009年11月3日)
- 年輕的砍伐工人 (2009年11月2日)
- 心的方向 (2009年11月1日)
- 吊在井桶裡的蘋果 (2009年10月31日)
- 放棄,也是一種成本 (2009年10月28日)
- 船票只決定你睡覺的地方 (2009年10月27日)
- 放手吧 (2009年10月25日)
- 我很重要 (2009年10月24日)
- 人生之窗–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2009年10月22日)
- 一百美元的午餐 (2009年10月21日)
- 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2009年10月20日)
- 心胸變大問題變小 (2009年10月18日)
- 學會放棄 (2009年10月17日)
- 您也在井裡嗎? (2009年10月15日)
- 純善的心 (2009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