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我自小在農村長大,父母都善於勤儉持家,使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樸素的不慕奢華的觀念和習慣。時日越久我就越能體悟到「節儉是美德」的含義,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自古貧寒出孝子,從來紈絝少偉男」,樸素的生活對一個人形成淡薄物慾、崇尚道德情操的價值觀非常重要。所以,儘管現在我生活有餘,但我還是很節制。對孩子,我也相信「穿舊衣服好養活」的古訓,丈夫跟我一樣,我們沒有像許多父母那樣盡其所能的「打造」漂亮寶貝。
親友們知道我們不追趕時尚,常把他們孩子的舊衣物送我——單衣、棉服、鞋帽等等,很多都是七八成新的,我兒子從小用的大多都是這些衣物。除此,我還經常把大人穿舊的棉線衣褲裁一下,縫好後給兒子穿。只要他的衣服還沒小到不能穿,一般我都不給買新的。
我這樣經常縫縫補補,廢物利用,在兒子心裡,媽媽的概念是有形的勤勞能幹,而不只是會用錢購物。在這樣的環境和理念中長大,他自然懂得惜物,懂得做父母的辛勞。最明顯的是,跟其他同齡孩子相比,他從不挑剔。現在要上初中了,還是給什麼就快樂地接受。什麼好看不好看、什麼名牌之類,他沒有這些概念。
一次,我看到同事的孩子,就跟兒子說,你現在穿的這件衣服是他穿過的。兒子兩眼一亮,流露著興奮和感動,馬上過去跟小哥哥親近。孩子的心田本來很單純,大人的一個觀念就像一粒種子,一旦給孩子種下,它就會自己長大。良種會有好收成,帶病的種子就會長成不健全的植株。因此,有些孩子表現出來的是挑剔、任性和不講理,實際根源在父母平時無意間灌輸的歪斜的理念。
世間的事理往往很複雜也很微妙,孩子的認知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不是簡簡單單的,而是不斷在否定中螺旋上升的過程,需要家長的悉心呵護和引導。我也經常給他講一些貧窮孩子刻苦讀書時節儉的故事,他聽後就注意節省紙筆了,把用短的鉛筆頭兒也攢起來,準備以後用鉛芯。在我為他的懂事而慶幸時,又一個問題出現了。
一次,我發現兒子上完廁所不沖水,就提醒他。他自得的說「要節約用水」,我笑著說那乾脆不刷牙不洗臉,洗菜不用洗乾淨就做。他說當然不行了。我順勢進一步講道理:節約不等於為了省錢啊,是要愛惜物品、不浪費;該花的錢就不能省。人要乾淨文明,廁所用後不沖水可是令人討厭的行為,這可不是美德。他不好意思的去把廁所沖了。小孩認識問題常常是簡單片面的,所以他這個小錯誤也是必然,但敢於實踐一個好的理念本身是很可貴的,不能去斥責他。
為錢而節儉,自己雖能忍苦,但易患失而待人寡恩;為德而節儉,待人能寬厚肯施予,而自己儉也樂、施也樂。節儉是用來養德,而美德永遠都不過時。
相關文章
- 牽著你慢慢長大:歷練心智 (2008年8月28日)
- 牽著你慢慢長大:耕耘慷慨的愛心 (2008年8月13日)
- 牽著你慢慢長大:養花自養人 (2008年7月27日)
- 牽著你慢慢長大:傷人的教訓 (2008年3月17日)
- 牽著你慢慢長大──操心兒郎 (2008年3月9日)
- 牽著你慢慢長大:誘惑 (2008年2月5日)
- 牽著你慢慢長大:惜花如人 (2008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