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典故

民間故事:散錢還需絲繩串

【明慧學校】明朝有個讀書人,名叫邱浚,字仲深,此人聰明出眾,十分好學,記憶力又很驚人。但他有個缺點,就是食而不化,思維能力差,不能連綴而形成系統。另有一個人名叫劉健,善於思考,但是卻學習不很勤奮,作起文章來喜歡空發議論。

這天,他們二人恰巧相遇,劉健首先取笑邱浚說:「你有一屋散錢,卻少一根絲繩!」邱浚也回譏劉健道:「你有一屋絲繩,卻少散錢!」

原來,我國古代的錢幣,中間有一個孔眼,人們用絲繩把一個個零散的錢幣串連起來,便於到集市購物,也便於攜帶和保存。劉健和邱浚,二人互相譏刺,卻正好打中了對方的弱點。後來,邱浚刻苦學習文論經典,提高認識能力,加強思維訓練,獲得了「絲繩」,終成學者。而劉健因為不努力克服弱點,故步自封,便終遜邱浚一籌。

(事據《明詩記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