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中國歷史上三位偉大的母性──周朝「三母」, 也叫周室「三母」。說的是周朝三位開國先君的夫人,她們都是母儀天下的典範,輔佐和教化了開萬世太平的幾位君王。她們是:太姜、太任和太姒三位賢妃。
太姜的貞順之德
太姜是周朝先祖太王的夫人、王季的母親。太王就是人們所熟悉的古公但父。古公廣積善行、以仁厚待人,得到了人民的擁護。他不忍心看到人們受到外族的侵掠,決定遷徙。百姓們扶老攜幼,紛紛追隨他遷居到岐下。太王帶領人民建設家園,定立了官員制度,人們作詩作樂來歌頌他的德政。
太姜,是有邰(tai) 氏的女兒,她端莊美麗,性情貞靜柔順。太姜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個兒子,她能夠以身作則教導兒子,使他們從小到大,在品德行為上都沒有過失。太王鍾愛王季的兒子姬昌,太伯和仲雍為了讓位給弟弟王季,以便傳位於姬昌,兄弟倆一起逃到荊蠻之地,這成為了歷史上兄弟禮讓友愛的千秋佳話。這一切與母親太姜對兒子的良好的教育分不開。
太姜是丈夫賢明的輔佐,她以「貞順」的女德,成為丈夫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是周朝創業之時的賢德的婦人。
太任端良的胎教
周朝以仁德立國,母親、后妃的德行起了重要的作用。太姜的兒媳太任,是摯任氏的二女兒,是王季的夫人、周文王的母親。太任生性端正嚴謹、莊重誠敬,凡事合乎仁義道德才會去做。
太任的夫君王季具有父親的仁德風範,因而各地諸侯都很擁戴他。王季的事業,得力於太任的輔佐。太任非常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她主持後宮立身端正,使得宮廷上下有著一派肅穆祥和的正氣。
太任懷孕的時候,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場景,耳不聽淫逸無禮的聲音,口不講傲慢自大的言語。睡從不歪著身子睡,坐也不偏斜著坐,站不曾跛著腳站。不吃氣味不正的食物,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吃,擺放不正的蓆子不坐。所以文王生下來就非常聰明,聖德卓著,太任教他一,他就知道十。人們讚歎說,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
現在人們講胎教,實際上太任才是歷史上有記載的胎教的先驅。所不同的是,現在人們在懷孕期間給胎兒聽輕音樂、流行音樂,重視對孩子的智力和技能的培養和開發;而太任則是身體力行,對孩子以至於胎兒教之以德,重視道德的培養。
據《尚書》記載,文王姬昌出生後不久,有一隻「赤雀」,嘴裡銜著丹書,飛到了文王的屋子裡。丹書上說:「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枉,不敬則不正。枉者廢滅,敬者萬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這是文王出生時的瑞兆。由於他自幼就與眾不同,因而深得祖父太王的疼愛,繼承了王業的大統,並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這與母親太任給予端良母教不無關係。
相關文章
- 歷史故事 :劉備托孤諸葛亮 (2008年7月22日)
- 歷史故事:神仙核對賬本 (2008年6月2日)
- 歷史故事:因人施言 以智勸諫 (2008年5月12日)
- 歷史故事:潔身自好的謝遷 (2008年4月25日)
- 歷史故事:魏文侯與師經 (2008年4月19日)
- 歷史故事:以功報恩 以義報主 (2008年3月14日)
- 歷史故事:顏回輸冠 (2008年2月18日)
- 歷史故事:奉公無私 修德愛民 (2008年2月16日)
- 歷史故事:扶危濟困 心地善良 (2008年2月4日)
- 歷史故事:鐘離意以身試藥 (2007年12月13日)
- 歷史故事:皇后的眼疾 (2007年12月9日)
- 歷史故事:黃泉得見 (2007年12月7日)
- 歷史故事:漢文帝與賈誼 (2007年11月26日)
- 歷史故事:襟懷坦蕩的陸贄 (2007年11月5日)
- 歷史故事:懸琴而戒 (2007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