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作者簡介】
韋應物 (公元737 - 約792),人稱韋江州或韋蘇州,唐代大歷時期大詩人。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而著名,語言簡淡而意蘊深遠。有《韋蘇州集》。
【字句淺釋】
解題:李儋(dan),字元錫,是作者的好朋友,當時任殿中侍御史,在長安與作者分別後,曾托人問侯。次年春,作者寫了這首深受後人讚美的詩答贈他。花裡:指百花開放的春天裡。茫茫:模糊不清。黯黯:心神沮喪的樣子。思田裡:想要辭官歸田。邑:古代稱城市或縣,這裡指作者(當時任滁州刺史)管轄的地方。流亡:因為貧窮而逃亡在外。俸錢:即俸祿,就是官吏的薪水。
【全詩串講】
去年你我花裡相逢又相別,今天花兒再開時又是一年。
時局一片迷茫讓人難預料,春天裡心神沮喪愁悶難眠。
一身的疾病本想辭官歸田,百姓貧窮逃亡我愧對俸錢。
聽說你打算來這裡敘寒暖,期盼中見西樓月兒幾回圓。
【言外之意】
作者任滁州刺史的一年裡,直接從與人民的接觸中瞭解到國弱民窮、軍閥橫行的時局,深自憂慮。當年冬天就發生朱泚叛亂稱帝的事,唐德宗出逃。作者派人北上打聽消息,到寫此詩時還沒有回音,可想心中焦慮之情,因此有「世事茫茫」的感覺和「難自料」的擔心,以至造成「春愁黯黯獨成眠」的憂鬱和沮喪情緒。身多疾病、有志難展,本來該辭官歸隱,但自己治下還有百姓因貧窮而逃亡,內心深感慚愧和自責,因此不能一走了之。在此進退兩難、內心矛盾的苦悶中,自然盼望朋友早日來臨,以便一敘衷腸,從友情中得到一些安慰和勉勵。
後人推重此詩,主要是詩中坦然表露了一個清廉正直官吏的思想矛盾和苦悶心情:憂國憂民之心溢於言表、真實感人。其中「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到宋代備受讚揚,范仲淹稱為「仁者之言」,朱熹贊為「聖矣」,頗為推崇。其實,作者只是按照自己一貫的作法,把自己的內心真實的呈現於讀者面前。後世盛讚的原因,一方面是後世官吏清廉者越來越少,而當時的論者又特別希望這樣清廉的官吏多。當官吏們敗壞到某一地步後,人們知道不可能奢望官吏清廉了,也就不再把眼光投向歷史去找這樣的好官了。且看今天的中國,你要再說為官清廉,人家都會笑你不懂世故,像小孩子或者外星人說話。
相關文章
- 唐詩欣賞:夏日南亭懷辛大 (2008年3月3日)
- 唐詩欣賞:賦得古原草送別 (2008年2月29日)
- 唐詩欣賞:終南別業 (2008年2月26日)
- 傳統文化第52集:四大名著新解(一) (2008年2月23日)
- 唐詩欣賞:古風五十九首(其五) (2008年2月16日)
- 唐詩欣賞:封丘作 (2008年2月12日)
- 唐詩欣賞:重過聖女祠 (2008年2月9日)
- 唐詩欣賞:瀑布聯句 (2008年2月6日)
- 唐詩欣賞:青溪 (2008年2月3日)
- 唐詩欣賞: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2008年1月31日)
- 唐詩欣賞:過故人莊 (2008年1月28日)
- 唐詩欣賞:題君山 (2008年1月25日)
- 唐詩欣賞:春夜喜雨 (2008年1月22日)
- 唐詩欣賞:答人 (2008年1月19日)
- 唐詩欣賞:村居苦寒 (2008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