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長園地

親子共讀(14):給您,親愛的爺爺

文/張月昭

【明慧學校】這是一本較適合高年級學生閱讀的書,因為故事內容較長,字體印刷較小,也沒有加上注音。不過,如果有大人在一旁陪讀和指導,低年級學童應該也能接受這本書才對。

 

書名:哈娜!你會吹口哨嗎? 文:沃夫•史達克 

圖:安娜•賀格蘭 翻譯:宋珮 出版: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書名聽起來,好像是在詢問哈娜這個女孩吹口哨的事,但,其實故事裡根本沒有這個人,書名只是一首歌曲的名字,真正的故事是在述說一個小男孩找爺爺的經過。這個叫貝拉的小男孩,很羨慕朋友尤夫有爺爺可以撒嬌、可以要零用錢、可以請他吃東西……尤夫便提議貝拉也可以去找個爺爺,於是兩個人便約好時間,穿戴整齊的到住家附近的老人之家去「找一個爺爺」。

作者在描述這兩個小男孩和爺爺初見面的經過,十分有趣──

「嗨!先生!」貝拉一邊往裡面走,一邊大聲說:「你吃不吃豬腳啊?」

「什麼?」老人轉過身來。「吃豬腳?不,我在玩牌,你是誰啊?」

「我叫貝拉。」貝拉說。「我來看你,還帶了一朵花給你。」貝拉把藏在背後的金盞花拿出來,黃色的花朵顯得很溫暖。

「你人真好!」老人說著,臉上浮現笑容。「請進來,兩個都進來。」

貝拉把花拿給老人。「給你,爺爺。」他說。

老人先看看花,再看看貝拉,然後,搔了搔稀薄的白髮。

「什麼?」他問。「我是你爺爺嗎?」

「是啊!」貝拉微笑著說。「以前我不能來看你,現在我來啦!」

老人抱了抱貝拉。「瞧你長得這麼大了!」說完,他用手揉了揉眼睛。「你幾歲了?」

「七歲。」貝拉說。

「真沒想到,」老人說。「我正覺得孤單,你就來了!」

「對啊!」貝拉說──

接下來情節是:老人立刻拉著貝拉到餐廳,驕傲地向同住的老人們宣布:「這是我的孫子,他叫貝拉,今天他送我一朵金盞花。」有個老太太靠過來想要把貝拉瞧個仔細,老人馬上用手杖把她推開。「這是我的孫子!」他大聲說。「離他遠一點!」離開老人之家前,爺爺真的給貝拉50元的零用錢。貝拉此後就經常和尤夫到老人院去看爺爺,爺爺會請他們吃東西、帶他們到公園玩、教他們做風箏、吹口哨。老人吹的是「哈娜!你會吹口哨嗎?」這首好聽的曲子,還說,他的太太就叫做「哈娜」。爺爺過生日的時候,兩個小男孩還很費心地存錢、準備禮物、把爺爺從老人院帶出來,完成爺爺「爬上樹偷摘櫻桃」的夢想。

故事到後面有點悲傷,貝拉一直練習吹口哨的技巧,把爺爺教他的那首曲子吹得熟練。當他覺得已經練得十分完美,高高興興地和尤夫來到老人院,要吹給爺爺聽的時候,發現爺爺並不在房間,房間的擺飾也變了。一旁的老奶奶對他們說:「爺爺已經上天堂了,星期六那天,大家會在教堂裡跟他說再見。」貝拉氣得大哭:「可是,我已經學會吹口哨,還有好多東西!」星期六那天,貝拉站在爺爺的棺木旁,告訴所有的人:「他是我爺爺!」,並吹起響亮的口哨跟爺爺告別:「哈娜!你會吹口哨嗎?」……

這本書是瑞典作家的作品,很顯然因為地域民情的不同,寫作的題材的確是有些另類──以我們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小孩應該不太可能隨意走進老人院,對著陌生的老人家叫爺爺,更遑論與陌生的老人發展出如此深厚的情誼。不過,書中流露老人家普遍孤單的晚年生活,企盼家人關懷和陪伴的想望,倒是書中頗值得探討的重點之一。

另外,作者的描述技巧也十分精緻圓熟,幾個簡單事件的串聯,就能深刻傳達人性真誠善良的一面,讓看書的我們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心緒也跟著激動和溫暖起來。好書,傳遞的正是人間的摯性真情,讓我們不只默默感動,也能隨之體會生命的意義,學會互相珍惜和尊重。這是一本可以和孩子好好探討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好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