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吳國的末代國君是孫權的孫子孫皓,性格殘忍,荒淫殘暴,虐殺無辜。在他統治時期,法令嚴苛,百姓怨聲載道。
孫皓打算毀壞佛寺,他就問大臣們:“佛教是如何興盛起來的?如果是真正的正教,與聖典的教誨相一致,就繼續奉行佛教。如果虛假禍亂民眾,就要全部焚毀。”諸位大臣勸說道:“佛陀具有無上威力,不同於其他諸神。康僧會誠心祈求佛祖,感得舍利,先皇為他修建了佛寺。如果現在隨隨便便就把它搗毀了,恐怕日後要後悔呀!”於是孫皓派遣張昱去責問康僧會。張昱能言善辯,百般刁難康僧會,但康僧會隨機應變,對答如流,從早至晚,張昱不能使康僧會屈服。張昱回朝,讚嘆康僧會的才智,不是凡人所能窺測的。
孫皓召集百官上朝,以馬車迎接康僧會。康僧會入座後,孫皓問道:“佛教所宣揚的善惡報應,是何道理?”康僧會回答道:“英明的國君以孝慈教化百姓,則赤鳥飛翔而長者見;以仁德養育萬物,則醴泉湧出而嘉苗茁壯。仁善既有祥瑞,則暴惡亦有報應。所以,隱蔽的做惡,鬼知道會誅殺他;顯露的做惡,人知道後會誅之。《周易•坤》稱讚‘多行善舉使得這樣的人家的後代必有福份。’而《詩經》詠‘求福不回’。雖然這是儒家經典的格言,也是佛教的明訓。”孫皓又問:“既然這樣,周孔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還要佛教做甚麼?”康僧會回答:“周易與孔子所宣講的,只是人倫道德;至於釋教,則闡明的是極其微觀的宇宙規律。行惡則有地獄懲罰,修善則有天宮永樂。以此教化百姓棄惡從善,豈不大快人心!”孫皓無言以對。
孫皓雖然聽到了正法,但昏庸殘暴的性格並沒有改變。後來宿衛兵入宮修園,從地下挖出一尊金佛像,高數尺,呈獻給孫皓。孫皓把它放在不乾淨的地方,用污水澆灌,與大臣以此取樂。不一會,孫皓渾身浮腫,陰處特別疼痛,哀號痛哭。太史官占卜,是因為觸犯大神所致,於是在宮廷中企求神靈寬恕。當時有位宮女已經信奉佛法,聽說此事後就問道:“陛下為何不到佛寺中去企求?”孫皓問道:“佛與神哪位更大?”宮女回答:“佛為大神。”
孫皓明白了她的意思,命宮女迎請佛像,將佛像擺放在宮殿之中,命人用香水洗滌佛像數十遍,並焚香懺悔。孫皓在床上不斷的叩頭,陳述自己的罪狀。不一會,疼痛稍有緩解,他就派遣大臣到佛寺,請求康僧會來講法,康僧會跟隨使臣入宮。
孫皓向他詢問禍福的原由,康僧會為他講解善惡報應的道理,分析的很清楚。孫皓恍然大悟,要求受沙門的戒律,康僧會為他受五戒。過了十天,孫皓的病就痊癒了,於是將康僧會所住持的寺院封為天子寺。
康僧會在吳國時,因為孫皓性情凶殘暴虐,不理解佛法的精妙,就只是敘述善惡報應的道理,來啟示他的心志。
相關文章
- 歷史故事:柔弱勝於剛強 (2007年5月29日)
- 歷史故事:不慕權位 受譽知辭 (2007年5月25日)
- 歷史故事:直言上諫 坦蕩無私 (2007年5月23日)
- 歷史故事:一代明君 萬古稱頌 (2007年5月18日)
- 歷史故事:晏子論治國 (2007年5月16日)
- 歷史故事:依法辦案,執法如山 (2007年5月15日)
- 歷史故事:不奪人所愛 (2007年5月10日)
- 歷史故事:康熙簡樸 百代流芳 (2007年5月5日)
- 歷史故事:知足無悔 大公無私 (2007年5月3日)
- 歷史故事:太宗罪己過 吞蝗去天災 (2007年5月2日)
- 歷史故事:天視自我民視 天聽自我民聽 (2007年4月30日)
- 歷史故事:諸葛亮守信 (2007年4月22日)
- 歷史故事:受污不爭 德政天佑 (2007年4月19日)
- 歷史故事:寬恕可得人心 (2007年4月18日)
- 歷史故事:張廷玉抑子,讓寒士高升 (2007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