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作者簡介】
岑參(公元約715 - 770) ,盛唐大詩人,善寫邊塞風光及戰爭景象,其邊塞詩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致相近。
【字句淺釋】
題解:作者在遠赴西域的途中碰到回京的朋友,便請他傳語家人,為自己報個平安。此詩寫這一件小事,於平易中顯出豐富的韻味。故園:指作者在長安的家。漫漫(讀陽平聲):形容距離遠。龍鐘:淋漓沾濕,淚水很多的樣子。傳語:傳遞話語,捎個口信。
【全詩串講】
走過的路真遙遠,回首向東望故園。
且看兩袖衣常濕,思鄉淚水總不乾。
馬上相逢問寒暖,惜無紙筆修書還。
捎個口信回家轉,向我家人報平安。
【言外之意】
作者天寶八年(公元749年)第一次遠赴西域,別家西行,躍馬漫漫征途。在離家萬里的路上遇到了朋友要回長安,兩人立馬而談,互敘鄉情。由於馬上沒有紙筆,只好請朋友給家中捎個口信,告訴家人自己一路平安,不必掛念。
像這種生活中的瞬間寫照,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許多,而當作者用一首平白淺易的小詩把這一經歷寫下來時,卻顯的韻味無窮,能夠深入人心、經久不忘,成為唐詩中的名篇。究其根本,無非是因為這首小詩中所寫的生活一瞬,蘊涵著自然而不加雕琢的一片真情。
情,只要是真的,就能穿透層層偽裝,叩開人的心扉;也只有真情,才能叩開人的心扉。文學理論可以流派迭起,文學作品描繪的對象和所用手法可以花樣翻新,但情要真才能動人,這一條規則卻是永恆的。因為真,反映了人的一種先天的、本性的追求。
相關文章
- 唐詩欣賞:神雞童謠 (2007年10月27日)
- 唐詩欣賞:勸酒 (2007年10月24日)
- 唐詩欣賞:秋登萬山寄張五 (2007年10月16日)
- 唐詩欣賞:暮春獨遊曲江 (2007年10月14日)
- 唐詩欣賞:觀刈麥 (2007年10月11日)
- 守節不屈 (2007年10月2日)
- 唐詩欣賞:對酒 (2007年9月30日)
- 唐詩欣賞: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九) (2007年9月27日)
- 唐詩欣賞:竹裡館 (2007年9月24日)
- 唐詩欣賞:鳥鳴澗 (2007年9月21日)
- 唐詩欣賞:石壕吏 (2007年9月14日)
- 唐詩欣賞: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 (2007年9月11日)
- 唐詩欣賞:賣炭翁 (2007年9月8日)
- 唐詩欣賞:送友人入蜀 (2007年8月27日)
- 激發善心,砥礪薄俗 (2007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