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靈小品

面對過錯

文/蕭怡君

【明慧學校】有一段話是這麼說:“天神將兩個行囊加在我們的身上,一個裝著我們自己的過失,放在我們的背後;一個滿載別人的過失,放在我們前面。”因此,人們總是可以看到並指出別人的缺失,卻往往無法察覺到自己的過錯。

也就是因為人人都有著這樣的“盲點”,我們更應該感謝別人為我們指出的過失。如同子路“聞過則喜”的精神,戲劇大師梅爾芳也曾談到:“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而顏回的“不貳過”,更是為知過而後改過樹立了典範。雖然這些道理很容易懂,但在面對過錯時,卻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翻開名為“回憶”的日記,我拂去它身上一層厚厚的灰塵,我看見一位不敢面對過錯、倔強的女孩。那是發生在國小六年級的事了──因為一次的誤會,誤會我最要好的同學,弄壞我最心愛的東西,我因此有好一陣子不曾和她說話,後來我才發現是我誤會她了。然而,自尊心強的我一直拉不下臉來說聲:“對不起,是我沒有再次確認而誤會你了。”不知如何開口的我,內心的掙扎如同無數條鞭笞打在身上般的痛苦不堪。

當晚睡覺前,我像往常一樣和父母道過晚安,媽媽突然詢問我,為何在吃飯時,悶悶不樂呢?這時還為不如何道歉而彷徨無助的我,把自己所做的錯事,老老實實的全盤說出,說畢,只見媽媽微笑的對我說:“面對過錯吧!用你自己覺得最好的方法,相信有了這次的經驗,你必定會有所成長的。”頓時,我知道心中的那陣霧,漸漸退散,我不再彷徨,也了解如果再猶豫不敢面對錯誤,將會失去最要好的她。於是,我想到以簡單的文字縫補彼此之間的裂痕,也重新贏回了可能失去的友誼,有了那次的經驗,我更加了解──面對過錯的重要性。到現在我和當年的她依舊還是很“麻吉”。

“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的邀請,邀請我們重新來過。”所以,若我們因逃避過錯而感到僥倖,我們也將失去一次寶貴的成長機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這句話背後的涵義,不是為自我所做的錯事找台階下,而是要讓我們更加警惕──面對過錯,才是最後的贏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