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一起議定眾人爵位和封邑,他讓左光祿大夫陳叔達唱名公布,並說:“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大家可以說出來。”
各位將領便各自誇功,紛爭不休。淮安王李神通說:“我首先響應反隋號召,在關西起兵,功勞卻列在只會舞文弄墨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之後,我難以心服。”
李世民說:“叔父雖然首先起兵,高舉義旗,但也是為了擺脫自己當時的困境。其後又屢遭兵敗,幾乎全軍覆沒。房玄齡和杜如晦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安定大唐社稷立了大功,功勞自然在叔父之上。叔父雖是皇族至親,但我不能徇私論功。”
大家聽了,紛紛議論說:“陛下如此公正,對皇叔都不講情面,我們還有甚麼可說的呢?”
中書令房玄齡曾抱怨說:“秦王府的僚屬追隨陛下多年,現在大多列在東宮和齊王僚屬的後面,大家難免有怨言。”
李世民說:“做君王的應該大公無私,天下人才能心服,怎麼能以和我的親疏做選拔人才、安排官職的標準呢?”
滿朝文武無不心悅誠服。
(選自《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
- 歷史故事:夏侯端忠義持節 (2006年2月28日)
- 歷史故事:公正無私 (2006年2月23日)
- 歷史故事:令公固窮 (2006年2月14日)
- 歷史故事:仁德為寶 (2006年2月13日)
- 歷史故事:陶侃惜時節用 (2006年2月12日)
- 歷史故事:誠實勿妄語 (2006年2月11日)
- 歷史故事:忠善驅禍 (2006年2月7日)
- 歷史故事:陶侃搬磚 (2006年2月4日)
- 歷史故事:誓言與聲明 (2006年2月2日)
- 歷史故事:劉秀改容謝宋弘 (2006年1月31日)
- 歷史故事:重義不貪 (2006年1月18日)
- 歷史故事:恪遵婦道、淡泊謙和的荊國大長公主 (2006年1月16日)
- 歷史故事:上書減膳 (2006年1月7日)
- 歷史故事:周處除三害 (2006年1月4日)
- 歷史故事:不計恩怨、寬容大度的劉伯溫 (2006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