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我的一位鄉長主持某公營機構,他的部屬中間有些人疏懶狡黠,不肯做事,他任憑那些人逍遙閒散。另一些勤勇奉公的人大為不平,頗有怨言,我的鄉長安慰他們:「不要緊,現在不肯做事的人,終有一天想認真工作,那時,他們會羨慕你們。」
當時,沒有誰聽懂他說些什麼。十年過去了,廿年過去了,勞逸不均依然,可是任勞任怨的人都已磨煉成器,頗孚眾望,其中有些人已擔任重要職位,由於能夠對社會貢獻自己而神采奕奕;當年投閒置散自鳴得計的人,除了怠惰和暮氣之外,一事無成,在本機構以外沒有發言權,在本機構以內沒有影響力。他們果然想認真工作了,他們開始羨慕那些曾經流汗的人,可惜已經沒有他們的機會,因為抓牛要抓牛頭,牛尾是抓不住的。他們依然閒下去,面色灰暗,雙目無光,等待老死。
林肯說「工作是抵抗煩惱的工具」。事實上豈止如此?工作的人對社會貢獻自己,社會將給他回報,他將感到快樂和興奮。拒絕為社會服務的人,社會跟他之間隔了一層薄膜,看似透明,水分養料卻斷絕了,這樣的人消耗自己有限的生命,成為片片黃葉,蕭蕭而下。
相關文章
- 人生的三種狀態 (2006年10月30日)
- 悲觀與樂觀 (2006年10月29日)
- 錯題集 (2006年10月28日)
- 無所求而自得 (2006年10月27日)
- 車票有價 良心無價 (2006年10月26日)
- 人生的五把鑰匙 (2006年10月20日)
- 垂釣人生 (2006年10月19日)
- 母愛與無私 (2006年10月18日)
- 包容 (2006年10月17日)
- 執著 (2006年10月16日)
- 安於平凡樂於平凡 (2006年10月15日)
- 人生的三種狀態 (2006年10月14日)
- 懂得欣賞別人 (2006年10月13日)
- 百聞不如一驗 (2006年10月12日)
- 妒嫉別人 害人害己 (2006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