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人的耳朵可以辨聽樂器演奏出的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有音樂修養的人還可以從中體會樂曲表達的思想感情。“高山流水”這個典故講的是樂曲的高妙,後常用來比喻能達到高度精神共鳴的知音難得。
俞伯牙是春秋時晉國一位擅長操琴的音樂家。有一天,他從楚國乘舟回晉,行至漢陽江口,忽見中秋月圓,就泊船於山崖之下,撫琴遣懷。正當他撫弄得高興時,“登”的一聲,琴弦斷了。
這時,從山崖背後走出一個樵夫打扮的人來。這人名叫鐘子期,也精通樂理。他已聽了多時,對俞伯牙的演奏很是欣賞。兩人見面後,談起音樂上的事,非常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慨。伯牙說:“足下精通樂理,請指點一下我撫琴時的意念吧!”
鐘子期說:“不敢,不敢。若是領悟不當,還望大人不要見罪。”
俞伯牙於是重整斷弦,沉吟半晌,又撫弄起來。琴弦發出了一連串美妙的樂音,高昂而激越。伯牙剛剛停弦,鐘子期就讚道:“美哉!峨峨乎,大人之志在高山。”
伯牙不答,又凝神一會,再一次操琴彈琴,其樂音委婉動聽,猶如山澗溪泉淙淙作響。一曲剛終,鐘子期又讚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志在流水。”
鐘子期的兩次讚語都道出了伯牙的心事。伯牙推琴而起,熱情的向子期重施賓主之禮,連聲說:“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豈不誤了天下賢士!”為不負知音好友,他主動提出,願與鐘子期結為異姓兄弟。
伯牙善鼓琴,子期善聽音。當下,兩人在船中頂禮入拜,結為兄弟。臨別時約定,明年中秋再聚會。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訪子期。一路上,伯牙興奮不已,只恨船速太慢。誰知上岸一打聽,子期竟在數月之前染病身亡了。
伯牙聞此噩耗,悲傷萬分,失聲痛哭,一路跌跌撞撞,尋到了子期的墓地。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哭了很久,然後讓童子取來瑤琴,熱淚橫流地為子期彈奏了一支曲子。曲罷,他從衣夾中取出刀子,割斷了琴弦,雙手舉琴,猛力向祭台摔去……
從此以後,俞伯牙再也不彈琴了。由這段故事可見古人對精神知音的珍視程度。
相關文章
- 歷史故事:包拯的憎和愛 (2005年5月17日)
- 歷史故事:忽必烈小故事 (2005年5月15日)
- 歷史故事:岳飛習武 (2005年5月7日)
- 歷史故事:岳飛嚴以律子 (2005年4月30日)
- 歷史故事:殺害僧人 天地不容 (2005年4月28日)
- 歷史故事:撫黎元、勤庶政--前秦皇帝苻堅 (2005年4月22日)
- 歷史故事:謝安東山再起 (2005年4月19日)
- 歷史故事:散棄五穀 災害及親 (2005年4月12日)
- 寓言故事: 楚王好細腰 (2005年3月31日)
- 歷史故事:乾隆微服私訪“理”最重 (2005年3月29日)
- 歷史故事:孟母三遷 (2005年3月3日)
- 明慧學校教案(36):觀音點化蘇東坡 (2005年2月9日)
- 歷史故事:廉頗換馬 (2005年1月4日)
- 歷史故事:病當問醫 (2004年12月31日)
- 歷史故事:守信 (2004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