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靈小品

希望大使的故事(2)

【明慧學校】我現在就讀國三,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參加這個徵文活動。從小開始,我的父母就教導我樂善好施的道理。「施比受有福」、「為善最樂」是我們家的座右銘!

由於父母是慈善公益基金會的熱心人士,帶動影響之下,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我就在父母的鼓勵下,到市立圖書館擔任志工,幫忙借書還書、協助新書上架等等雜務。平時的例假日,我也會參與社區跳蚤市場、基金會義賣的攤位照顧工作,再把款項捐給社會上需要的人。我曾經跟隨車隊,送糧食與衣物到颱風災區,看到那裡滿目瘡痍、民眾失去避難家園的慘況,幫忙大人們發送物品給需要的人士。雖然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久而久之,想一想,實在是獲益良多!

有些同學會很同情我,每次一到假日就要去圖書館或是社區攤位報到。他們興高采烈的談著電視與網路上的遊戲,不斷邀我去西門町逛。我曾經試著玩一種同學大力推薦的網路遊戲,但是玩了兩次就覺得很不喜歡。遊戲裡充滿著血腥與暴力,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妖怪,簡直就是自討苦吃嘛。了解他們假日不是打電動遊戲就是逛街後,我反而慶幸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多采多姿!所以後來,當他們聽到我在當志工所認識人與發生的趣事時,還會聽得津津有味,甚至在人手不足時,願意自動幫忙呢。

幫忙這些慈善工作雖然繁瑣,但是看到有人能夠因此獲得幫助,我就一點也不感到累。親眼見到那些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士,一點一滴的愛心力量,更使我瞭解什麼是「涓流匯成大海」、「角落處處有芬芳」的道理。

父親常常對我們說﹕「行善是無形資糧」!小時候的我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大了以後,我漸漸理解到善心、善念與善行,表面上雖然是在幫助別人、把自己的時間與東西無條件的送給別人,實際上,自己獲得思想更深刻、更能體諒他人、並且擁有臨危不亂的應變能力。此外,心靈上的喜悅、平靜、知足,這些都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的。別人常常誇獎我們家的孩子特別懂事乖巧,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