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學小說

唐詩欣賞:秋浦歌

文/文思格

【明慧學校】秋浦歌 (李白)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雄奇豪放,飄逸不群,想像豐富,流轉自然,音韻和美,體格多變。


【字句淺釋】

緣:因為。個:這,此。秋霜:這裡用來形容白髮。

【全詩串講】

我頭上的白髮長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緒也這樣長。對著明亮的鏡子,我的頭髮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裡弄來這模樣!

【言外之意】

“曾記當年騎竹馬,而今便是白頭翁。”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小時候的事情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怎麼就已經白髮上頭了?無怪古往今來,許多詩人都哀嘆青春易逝、光陰難留、人生如夢。但李白與眾不同,他一來就出口不凡:白髮三千丈!猛一下把個滿頭銀髮的形象推到你的面前,而那雪白的銀絲卻一直飄灑流盪而去,消失在無窮遠的地方!當這一震撼人心的鏡頭淡出以後,他才向你吐露內心的哀愁,指出白髮是因愁而起,可知愁有多深!又用雪白而寒冷的秋霜描述象徵老邁的白髮,意味著走向老邁的過程是一個冷峻的現實,而對於“老之將至”這一警告,自己還是深感突然、手足無措,不免發出由衷的哀嘆!

一般人都怕“老”,但最怕的是緊跟在“老”後面的“死”。一般人都怕“死”,是因為對“死”的本質毫無了解,又受了無神論者披著“科學”外衣的、反科學的“解釋”的誤導。然而,確實有許多人不怕死。他們明白“死”的真正意義,其中許多人還能預知死期,真正做到“視死如歸”。讀了此詩,如有“當頭棒喝”之感,因而對“生”與“死”這個重大問題嚴肅地考慮,甚至探究一下“視死如歸”者的人生妙諦,你就充分體現了這首千古名作的不朽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