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從上海到倫敦怎麼去才好玩?」這是上海一家電器公司的有獎徵答題目。第一特獎是四十寸彩色電視機。參與這個活動的情況異常熱烈,書信有如雪片一般的飛來。競逐者來至全國各地,其中不乏教授、大學生、上班族甚至家庭主婦等,答案是無所不包,創意是無奇不有。
決選的結果出乎意表:由一個小學生雀屏中選。他的答案很簡單:「跟好朋友一起去最好玩。」的確,誠如評審給於一致的評價:分享的快樂,遠勝過獨自的擁有。
瑞典有一個人名叫諾貝爾。他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意外的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後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
諾貝爾並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作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到了學期末了,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
諾貝爾長大之後,成為一個卓越的化學家,最後更發明瞭火藥而成為鉅富。當他死後,並將他所有的財產全部捐出,設立了知名的諾貝爾獎。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獎勵在國際上對於物理、化學、生理、醫學、文學、經濟及致力於人類和平有所貢獻的人。
因為諾貝爾的開闊心胸與樂於分享的偉大情操,他不但創造了偉大的事業,也留下了後人對他的永遠懷念與追思。最後在歷史上,大家都認識考第二名的諾貝爾,但鮮少人知道,永遠考試第一名的柏濟啊!
從諾貝爾的故事中,我們獲得一個深沉的感受,諾貝爾的成功,絕非只靠他的聰明才智而已,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胸氣度與分享的態度。真所謂:「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是也!
相關文章
- 人生的苦滋味 (2005年12月10日)
- 巴士 (2005年12月9日)
- 傲慢源於無知 (2005年12月8日)
- 不要爭辯 (2005年12月7日)
- 豁達 (2005年12月6日)
- 和我一起搖 (2005年12月5日)
- 清潔女工 (2005年12月4日)
- 貧窮 (2005年12月3日)
- 法蘭克的神奇經歷 (2005年12月2日)
- 寓言故事:撈金幣的年輕人 (2005年11月30日)
- 從心靈的監獄中自我獲釋 (2005年11月30日)
- 一個問題 (2005年11月29日)
- 無所求 有所得 (2005年11月28日)
- 得失之間 (2005年11月27日)
- 如果沒有明天的話…… (2005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