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衡山是著名的五嶽名山之一,位於湖南省中南部,號稱南岳衡山。橫跨湖南省八個縣市區,逶迤八百里,共72峰。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登臨峰頂,極目楚天,環顧崇山峻嶺,便可領略到如飛的氣勢。清代著名學者魏源在《衡岳吟》中稱讚道:“唯有南岳獨如飛”。
從南岳山麓到祝融峰,上下共有三十六華裡。走到“半山亭”為衡山之半,亭間的有一對聯:“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到了南天門則是真正的序幕。抬頭可見:“門可通天,仰觀碧落星辰近;路承絕頂,俯看翠微巒嶼低。”衡山之聖景可見一斑。
“南岳”之稱也有一段來歷。相傳祝融氏是上古軒轅黃帝的大臣,人類發明鑽木取火後卻不會保存火種和不會用火,祝融氏由於跟火親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黃帝就任命他為管火的火正官。因為他熟悉南方的情況,黃帝又封他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後又葬在衡山。五嶽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排列,南方為“火”有這麼一種對應關係。所以就有了“南岳”之稱。
據《湘中記》記載:“衡山,朱陵之靈台,太虛之寶洞,上承軫宿,銓德鈞物,應度璣衡,故名衡山。”璣衡是測定天體位置的一種儀器。這裡描述了衡山與天體對應關係和在天體中起到的衡量作用。
《述異記》載:南岳系盤古左臂變成的。據《星經》記述,南岳衡山對應星宿28宿之軫星。又因軫星旁有一小星,叫“長沙星”,這顆星主管人間蒼生壽命。而衡山古屬長沙,所以衡山有“壽岳”之稱。後人祝壽,時常稱頌為“壽比南山”,這裡的“南山”就是指南岳衡山。
康熙皇帝親撰的《重修南岳廟碑記》首句即為:“南岳為天南巨鎮,上應北斗玉衡,亦名壽岳。”玉衡是北斗七星之一,也就是28宿之軫星。《辭源》也有“壽岳”之說。李白曾有詩稱讚南岳為:“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回飆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落洞庭。”這裡的南極老人就是人們常說的“南極仙翁”。可以說在南岳以壽命名的地方可謂無處不在的,如萬壽宮、壽寧宮、壽澗橋、仁壽閣、百壽亭、延壽亭、壽佛殿等等。歷代史志也常以“比壽之山”、“主壽之山”等稱謂南岳衡山。
古往今來,人們夢想著延年而益壽,壽文化是中國古代半神文化之一,人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養生保健的觀念。所以產生許多養生長壽的鍛煉方法,一些大醫學家發明一些氣功養生術,如華佗的五禽戲等等,以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雖然人們都有著美好的長壽願望,可是還是難免生死輪迴之苦。不論秦始皇派人去名山大川採長生不老之藥,還是東渡扶桑,都免不了一死。生與死成了常人社會永恆的主題。為了了卻生死,很多人不倦於在宇宙之長河中探索生命之奧秘。而修煉則成了解脫生死的法門。
在南岳有修佛的,有修道的。在中國佛、道歷史上,南岳佛、道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日本和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可謂香火鼎盛。早在西周期間,道人就在南岳開闢洞天福地。至六朝樑、陳之際,南岳開始有寺院。慧思於南岳建造了現今的福嚴寺、藏經殿,其弟子智覬後入天台山創天台宗。至唐代佛教盛行出現了“十大叢林”、“八百茅庵”之盛況。王夫之《南岳賦》中說到:“金碧璀璨,堵穹崇。比岫聯香,接宇聞鐘。花雨成蹊,白雲在封。”
“天下名山僧佔多”。這麼多的廟,這麼多的僧人,為什麼來衡山修煉呢?也許是因為通過修煉可以達到長生長壽的目地,也許還有其他原因。不過修煉確實能夠使人得道,超脫生死輪迴。
“白日飛升”則成了修煉超脫生死的見證。這裡有一個魏夫人“白日飛升”故事。魏華存在兩晉時就是有名的丹道修煉家。《茅山志》和《南岳魏夫人》等資料有記載。魏華存是兩晉時人,字賢安,山東任城人,晉司徒文康公魏舒之女。其夫為修武縣令劉文,生二子劉璞、劉遐。後來丈夫劉文仙逝,她即齋戒隱居到南岳衡山之中精修秘煉大法。南岳衡山至今留存有一座南真修煉的“黃庭觀”,觀外一臨崖石壁有摩崖文字叫“飛仙石”,據說是魏夫人當時修煉的地方。因她在南岳修煉,所以道教人士叫她“南真”。魏夫人在山中修持十六年後,傳說修得膚如凝脂,顏如少婦。時至咸和甲午魏華存駐世已年八十四歲,乘輪而升天。
在南岳衡山不僅人長壽,連植物都高齡。福嚴寺有一棵據傳受戒於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殿後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
“壽”成了南岳的特色。千百年來人們都在探索長壽的秘密,其實就在那擺著哪!“衡”山“銓德鈞物”,可以理解為根據人的德來分配人的所得之物。這體現了宇宙的公平原則。衡山已經告訴了人們長壽的道理,只是世人不易察覺;宇宙的法則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只是需要人們去證悟。
相關文章
- 名山古寺:觀世音菩薩 普陀山 (2004年11月28日)
- 名山古寺:靈隱寺 (2004年10月20日)
- 名山古寺:五嶽獨尊話“泰山” (2004年9月2日)
- 名山古寺:「響堂舊無存」─響堂山 (2004年8月2日)
- 【名山古寺】建築史上的奇蹟 ─懸空寺 (2003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