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莊子在濠水橋上與著名的哲學家惠施一起散步。當他看見魚兒在水中悠然自得時,便對身邊的惠施說:“這是魚兒的樂趣啊!”
惠施不以為然的反問莊子:“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莊子反問說:“那麼,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瞭解魚的樂趣呢?”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惠施辯解道:“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的感覺。你本來就不是魚,你肯定也不會知道魚的感覺。”
莊子認為兩人爭論的焦點是“你問我怎麼知道魚兒的快樂?這是你承認我瞭解魚的樂趣以後才會提出的問題。”於是他告訴惠施:“那是因為我在橋上的心情很高興,所以我就認為魚兒在水中也是很快樂的。”
故事寓意:莊子的觀點是,人既可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的確,人在不斷的修正自己、修養自己的情況下,是能達到道家所謂「返本歸真」的境界的。反觀惠施的觀點,則是以為人只能自知,而不能他知。真正原因是人們在漸漸迷失本性的當下,一切純真的本能也隨之一點一滴的在流失造成的。
相關文章
- 寓言故事:小馬過河的啟示 (2011年4月7日)
- 寓言故事:聖人與魔鬼 (2011年4月6日)
- 寓言故事: 為什麼不去沙漠遠足呢 (2011年4月5日)
- 寓言故事: 一件雨衣 (2011年4月4日)
- 寓言故事:貧窮與富有 (2011年4月3日)
- 寓言故事:鞋帶鬆了 (2011年4月1日)
- 寓言故事:學歷與經驗 (2011年3月31日)
- 寓言故事:哪個金人最有價值 (2011年3月30日)
- 寓言故事: 瘋子與教授 (2011年3月29日)
- 寓言故事: 選擇 (2011年3月28日)
- 寓言故事:不要老盯著別人 (2011年3月27日)
- 寓言故事:柳樹和牽牛花 (2011年3月26日)
- 寓言故事:付出與索取的故事 (2011年3月25日)
- 寓言故事:能下雨的樹 (2011年3月24日)
- 寓言故事: 依人門戶 (2011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