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典故

民間故事:受歡迎的「囚犯」

文/陸文

【明慧學校】清朝名書畫家鄭板橋從小窮苦,四十三歲時,考中了進士,擔任了山東範縣(現屬河南)知縣。鄭板橋自幼便對窮苦百姓充滿感情,做官後更是處處為窮苦人著想。

有一次,一個鹽店的大老闆,抓了一個私自販鹽的小販(當時不准販私鹽),並把他送到縣衙,要求鄭板橋從重發落。

鄭板橋一看,那小販年紀很小,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骨瘦如柴。他知道那孩子不得已才走上了這條路,便生出了惻隱之心,想解救他。

他令衙役抱來一領大蘆席,中間剪開了一個圓洞,叫做「蘆枷」。他命人把「蘆枷」戴在那小販脖子上,又命人拿來十多張紙,貼在蘆席面上。

接著,鄭板橋取過筆墨,當眾揮灑,在紙上畫了許多竹子和蘭花,還題了詩。然後,令小販帶著蘆枷,站在那家鹽店大門前受罰、示眾。

由於鄭板橋的詩、 書、畫素稱「三絕」,所以那小販一到鹽店大門口「受罰」,立刻引來了無數人來觀賞。大家爭著欣賞鄭板橋的詩、書法和畫,誰也不願離開。

而那家鹽店,因為大門被人群緊緊的堵住,自然也做不成生意。鹽老闆急得團團轉,不得已只好返回衙門,向鄭縣令苦苦哀求,請求把鹽販放了。鄭板橋說:「好,那就看在你的份上,把那個小販放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