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學校】一個飄著細雨的清晨,我在上班的途中恰巧碰到一位準備去上課的教授,我們便邊走邊聊。
走在我們前面的是一位年輕的女老師。這位女老師不但長的漂亮,而且極其愛面子。她此時穿著一雙高跟鞋,裊裊婷婷的走著。細細的鞋跟伴著雨滴聲敲打著水泥路面,像在演奏一首與水有關的音樂。我和教授不禁放慢了腳步,遠遠的跟在她的後面,像看芭蕾舞一樣欣賞著她那輕盈的步伐。
在一個下坡拐彎處,不知是因為高跟鞋不防滑,還是因為太在意自己的步態,女老師踩到路邊很厚的青苔時,腳下突然一打滑,她努力的平衡身體,可最終還是沒能穩住,半個身子側著摔在了地上……我第一個想法就是衝上去扶她起來,看看她摔傷沒有。不料,教授卻一把拉住了我,示意我停下來,我們閃進了街道旁的一棵大樹後,裝出小聲討論問題的模樣。直到看見女老師站起來走後,教授才說:“我們也走吧。”
一向都樂於助人的教授今天為何如此冷漠,我很是不解。教授看出了我的疑惑,問我:“你摔跤願意讓別人看到嗎?”我說:“肯定不願意了。”教授又問:“如果你摔的很厲害會怎麼辦?”我說:“我會向別人尋求幫助。”
“她沒有喊人尋求幫助,說明她並沒摔傷。那我們就沒有必要去看她摔跤的狼狽樣子。”教授笑道,“我們不能輕易去扶‘摔跤者’,有時,視而不見也是關心。”
教授的一席話,讓我恍然大悟。是啊,我們經常會在“摔倒”的時候遇到不少好心人來幫忙,可他們的好心有時卻使我們失去了掩蓋難堪的機會,只能被動接受關懷與探究。其實,不論是在路上“摔跤”還是在生活工作中“失敗”,誰都不願意把脆弱與沮喪擺在別人面前,讓傷痛在“光天化日”之下無處躲藏,更不想讓別人看到想躲在無人處流淌的眼淚。當別人受挫的時候,我們其實應當做一個“視而不見”的人,為他留下恢復自尊的時間和空間。
相關文章
- 一封郵電 (2009年2月15日)
- 最大的懲罰 (2009年2月14日)
- 我的新同桌 (2009年2月13日)
- 善念永流轉 (2009年2月12日)
- 佔座位的行李 (2009年2月11日)
- 人生試卷 (2009年2月10日)
- 信不信由你 (2009年2月9日)
- 搖頭丸 (2009年2月8日)
- 桃花心木之生命的考驗 (2009年2月7日)
- 敬人者人恆敬之 (2009年2月6日)
- 讓“活著”趕的上你 (2009年2月5日)
- 妻子一直珍藏的舊情書 (2009年2月4日)
-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009年2月3日)
- 新嫦娥傳奇(13):神奇的水月圖 (2009年1月31日)
- 謙受益 滿招損 (2009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