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童話寓言

神仙故事:譚宜

文/歐陽子雲 整理

【明慧學校】譚宜是陵州人譚叔皮的兒子,生於唐玄宗開元末年。他出生時就與眾不同,一生下來就會講話。幾歲時,就有六尺多高,與一般的小孩也不一樣,是個有鬢角有鬍鬚的堂堂男子漢。他不吃不喝,走路就能追上奔跑的馬。譚宜二十多歲時忽然不見了,遠近的人們都十分詫異,認為他是個神仙。

他的父母非常想念他,鄉親們為他修廟,把他當作神仙供奉。代宗大歷元年丙午月時,譚宜忽然回到家裡,他穿著羽毛做的衣服,戴著繡有雲霞圖案的帽子,一看即知是神仙。他對父母說:「兒子是一名仙官,不能在人世停留過久。父母思念兒子情有可緣,但實在不宜為我建廟,唯恐這廟宇被妖魔鬼怪竊據後作威作福禍害鄉親,請鄉親們把廟拆了吧。廟基的下面過去埋藏了很多黃金,拆廟後可把金子挖出來,分給貧苦的人和鄉親。」

說完,就騰空而去。鄉親們於是按照他的話去做,果然在廟基下挖出了金子。所挖的地方湧出一汪泉水,泉水澄澈異常,下雨水不漲,大旱水也不落。鄉親們都到這口靈泉前祈禱求福,十分靈驗,於是稱這口泉為「譚子池」,也叫「天池」。

(資料來源:《太平廣記》)

相關文章